杨彬涵
摘要:三国演义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作品,也是体现管理智慧的一个经典。本文分析了三国演义对党员工作的使用价值。在人才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思考,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实用价值;研究
前言:
对于我国许多方面来说,人才流失都是大问题,在用人管理中存在着效率低、浪费以及匮乏等问题,这不利于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包含了我国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其中的人才管理艺术值得借鉴。
一、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比较新的观点,也就是的人才者的天下。這个著作分析了东汉末年衰亡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恒帝限制人才发挥自己的作用,导致他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因为崇信了朝廷的小人,所以形成了国破家亡的惨剧。到了三国演义的结尾部分,作者也提到了人才的关键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键意义。在这个著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贯彻以人为本,使用人才的一方获得了生理,失去人才的一方失败了。特别是吴国、蜀国和魏国三足鼎立的时候,相关的统治者构建了自己的人才管理艺术,并且达到了众志成城和军民团结的统治目的。是要特别说的是蜀国,这个国产新缺乏建国基础,之所以瓜分了一部分天下,就是因为统治者可以使用人才。在三国演义中,人才的地位比较关键,这对党员工作有着一定的启发。三国演义中,多出题目写了以人为本的态度。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作者没有直接描述沙场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斗争,而是利用智慧对比、谋略以及胆识方面的对比来推进故事,把战争的失败和胜利归结为人才方面的竞争。书中的政治斗争都有一定的智囊团体当作后盾,作者有意识淡化了其中的武力作用,并且突出了人才的作用和功能。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本书的高潮,作者利用了八个章回的篇数来进行了描述,但是主要内容并不是沙场交锋,而是对于智谋较量的刻画,其中包括诸葛亮用计谋伏击了曹操,孔明舌战群儒,周瑜设计火烧赤壁以及曹操和周瑜智斗的场面,这些都是人才之间的较量,形象的体现了人才在战争、外交的作用。在党员工作中,也需要认识到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
二、三国演义中任用人才的艺术
通过对于三国演义的拼读,发现那些成就伟业的人物,都可以看到人才的影响力和价值,并且有着爱惜人才的特点。例如,刘备对待诸葛亮就像对待自己的老师一样,非常尊重对方,并且有着虚心求教的特点。孙权听到鲁肃来的时候,需要下马站着等待鲁肃,这是对于鲁肃比较高的待遇。曹操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发出过许多求贤令,并且持续壮大和充实自己的队伍,曹操听到原本效力于袁绍的许攸投向了自己的麾下,高兴的没有穿鞋就去迎接了。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能够称霸一方的刘备、曹操和孙权,都比较重视人才,并且在这些人才的鼎力协助之下,创造了自己的事业。三个力量的斗志也是人才之间的斗志,这些思维都可以应用在党员工作中[1]。
三国里面的人物还有着真诚对待人才的特点。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之后,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在自己建功立业的流程中,也体现了对于诸葛亮的尊重和信任。一方面让诸葛亮掌握军权,一方面虚心请教诸葛亮,所以可以让诸葛亮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刘备复汉的目标引导下,诸葛亮和刘备构建了良好的关系,并且成为了我国领导人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典范。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比较高级的,诸葛亮也深表感动,并且辅佐刘备的儿子直到自己死去。诸葛亮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耗尽精力辅佐刘禅。他兑现了对于刘备的承诺,帮助刘备完成了自己的事业,这和刘备的真诚密不可分[2]。
三、三国演义中稳定人心的艺术
想要让相关人员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好党员工作,就需要掌握稳定人心的艺术。在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很多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以及礼贤下士的例子。各个势力想要发挥自己人才的价值和本领,就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留住这些珍贵的人才,并且为其提供平台和机遇,确保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正是刘备对于诸葛亮的信任,才有了后来的围魏救赵、七擒七纵、激将法、八阵图、空城计和借东风的故事。刘备为了获得关羽,给关羽提供了丰厚的待遇,赐予了战袍、宝马、美女以及金银等等,如果关羽归顺了曹操,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关羽没有动摇,而是告诉曹操自己不会背信弃义,这是刘备对待关羽宅心仁厚的结果,发挥了稳定人心的效果[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党员工作中,可以借鉴三国演义中的思想和方法。在工作实践和交流中,需要掌握稳定人心的技巧,和相关人员良好相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引导相关人才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可以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基.《三国演义》人才观简论———兼谈改革开放时期之人才管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03).
[2]刘志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3]张立新.《三国演义》中的人才观及其启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