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应明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财政局自觉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政精准发力,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强资金监管,以财政投入强度保障精准脱贫力度,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加快全市脱贫攻坚步伐。
一、多渠道“引水”,创造脱贫攻坚新动力。
一是大力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在积极对接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同时,大幅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4.24亿元,有力促进了全市脱贫攻坚的基础。二是大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充分利用中央、省支持贫困县开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机遇,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把“小钱”统起来, 形成“拳头”效应,集中使用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2017年,全市整合资金规模45.25亿元,实际整合资金44.68亿元,完成支出资金42.56万元。通过整合,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碎片化”“撒胡椒面”、效益不高等问题,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使用机制。三是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的项目资金,一律收归财政预算统筹安排,重点用于急需的扶贫领域和其他困難地区,确保全市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四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造血”,大力推进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脱贫项目、民生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落地PPP项目33个,投资规模1222.46亿元,引入社会资金达914.58亿元,有效缓解了扶贫项目财政资金的压力。五是申报扶贫产业子基金和极贫乡镇子基金。目前,全市119个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已通过金融机构评审,审批金额95.66亿元,基金完成率排全省第一位。实际投放项目59个,投放资金39亿元,有力地推动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全市极贫乡镇子基金已拨付到位10.6亿元,使用金额5亿元,为全市极贫乡镇快速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六是设立200亿元市级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率先在贵州省成立200亿元市级脱贫攻坚专项资金,按照一、二、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别以人均5万元、4万元、3万元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人均3万元的标准,55%用于产业扶贫项目、25%用于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15%用于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5%用于其他项目的投向比例,快速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
二、多形式“造血”,创新金融扶贫新机制。
一是用活“特惠贷”优惠政策。以财政扶贫资金为杠杆,全市共注入风险补偿资金 2.45亿元,对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用贷款。自“特惠贷”优惠政策以来,财政贴息9833万元,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特惠贷”23.1亿元,惠及4.77万户,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难题。二是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市县财政首批出资5750万元入股省级农业担保公司,注册成立了铜仁市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区县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基本建立,可撬动金融资本10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三是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市级财政配套1117.99万元支持农业政策性保险,实现保费总额1.3亿元,增强了农民抗风险能力。四是强化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拓宽扶贫资金融资渠道,实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75.78亿元。市扶贫办、市财政局与农发行铜仁分行进行战略合作,开发了贫困村提升工程专项贷款产品,为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提供贷款12.37亿元。
三、多向发力,精准投向精准脱贫和民生工程。
一是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4.31亿元,大力支持发展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特色主导产业,覆盖26.18万贫困人口。实现林业生态补偿脱贫15146人,其中新增生态护林员3651人,总数达到5931人。二是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易地扶贫搬迁为铜仁市脱贫攻坚“头号”重点工程,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7.11亿元优先保障,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全市完成搬迁1.47万户、6.39万人;2017年,实施搬迁安置2.6万户、11.6万人。三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坚持脱贫攻坚、基础先行,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争取建设资金79.2亿元,全面推进“组组通”建设,建制村实现“双通”。完成投资10.66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28处,有效解决17.1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519个2017年出列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受益总人口达63.76万人。四是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教育精准资助学生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安心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家脱贫户因学返贫,目前已到位学生资助资金14.536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14.279万人次。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率先出台《铜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底资助实施方案》,市级每年投入2.65亿元脱贫攻坚基金,按照600—3700元的标准对就读学前到高校学段铜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进行资助,杜绝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织牢保障兜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19.5万人次,发生医疗总费用8.14亿元,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补偿6.9亿元,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补偿0.99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四、多层次监管,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一是建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修订完善《铜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划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红线”,进一步明确了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向。二是强监管,健全资金监管体系。强化市直部门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责,坚决防止资金主管部门“放权而抽身”。督促区县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接得住”、“用得好”、“管得严”。三是重绩效,突出绩效导向。把支出进度、使用效益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对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给予奖励和倾斜。四是强督查,实行监管常态化。每年组建专项督查组对财政资金开展拉网式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县级财政部门每年开展2次以上检查。五是全面落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公开、公告、公示制。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提高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同时,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整治基层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乱象”,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真正花在贫困群众身上。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