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兰
(通化县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100)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通常是因脑供血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致脑供血部位软化或坏死而引起。其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比较高,且有较大的风险致残或病死[1-2]。因此,争取对脑梗塞的尽早诊疗与妥善处理非常必要。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采取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两药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尝试性用药,实验结果较满意,现做如下归纳。
本组实验设计采集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系统诊疗,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发布的相关诊断依据[3],且已签署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已对伴严重肝肾疾病、既往有过敏史、脑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等问题者做排除处理。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61.3±5.4)岁;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50例/组)实验,Ⅰ组与Ⅱ组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Ⅰ组接受常规基础(降压、抗血小板及对症支持等)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用药下接受阿托伐他汀(生产商: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20021)与氯吡格雷(生产商: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23116)口服,两药用量分别为40mg/次和75mg/次,每日1次。两组均接受12周的用药治疗与实验观察。
测定两组不同治疗时段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以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为参照,评估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4]。
临床药效:①治愈。无脑梗塞相关症状,且NIHSS评分减少>90%;②显效。脑梗塞相关症状显著缓解,且NIHSS评分减少介于46%~90%;③有效。脑梗塞症状有所减轻,且NHISS评分减少介于15%~45%;④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经卡方和t检验,由率(%)和(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Ⅰ组,Ⅱ组患者在临床药效方面有显著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对临床药效的影响(n, %)
治疗前,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RP水平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RP水平上较Ⅰ组均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RP水平的影响(±s)
表2 两组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RP水平的影响(±s)
组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血清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Ⅰ组(n=50) 35.53±4.26 19.78±3.15 5.43±1.68 4.47±1.06Ⅱ组(n=50) 35.61±4.33 14.30±2.99 5.45±1.71 1.09±0.87
脑梗塞是临床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罹患率在近些年不断攀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病变过程相当复杂,涉及血小板凝集、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多种因素[5]。此种情况下,患者极易发生脑供血循环紊乱,导致血栓形成。相关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塞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而其发生与血清CRP水平存在密切的关联[6]。血清CRP水平增高,脂肪大量沉积于血管内皮,可导致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形成血栓[7]。因此,血清CRP可作为预测脑梗塞患者病情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常规抗血小板、降压及对症支持等基础治疗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有不可替代性,但单纯常规治疗疗效欠佳[8-9]。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制剂,能够抑制机体产生胆固醇,干扰肝脏内HMG-CoA还原酶的合成,由此发挥降低胆固醇、脂蛋白的作用。实践证明,本品对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拮抗性,能够使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受益[10]。而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药,给药后能够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表层ADP受体,降低血小板活性,对抗血小板凝集,由此发挥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此外,氯吡格雷还具有扩张血管、调节微循环以及改善脑血流等作用,与他汀类药物配合治疗,还可触发药物的协同机制,起到增强药效的作用。
本组实验显示,Ⅱ组患者在常规基础用药下施加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两药治疗后,该组患者的临床药效较Ⅰ组得到显著提升,总有效率提高至94.0%;并且与Ⅰ组对比,Ⅱ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提示上述两药联合用于脑梗塞的治疗是可行的,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与上述研究看法大致吻合。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两药治疗有显著的药效,且能够缓解神经缺损症状,加速清除炎性因子,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