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芳,郝海燕,赵静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山东 滕州 277599)
手足创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近些年,随着工业机械化的发展,手足创伤的发生几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手足创伤部位由于解剖结构复杂,且其损伤程度多较为严重[1]。为此,临床针对其治疗多以治、护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在治疗全过程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此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临床护理质量不仅关系着医院的综合实力水平,还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健康直接相关[2]。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手足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改进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0例手足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性疾病以及言语、意识障碍;④合并心肾功能障碍。按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0例,男275例,女125例,年龄21~71岁,平均(48.64±4.13)岁;观察组400例,男268例,女132例,年龄23~72岁,平均(48.91±4.2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前为患者简单的讲解手术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手术,术后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和休息。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为:①成立优质护理小组:选取本院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长需要定期对小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根据患者反馈信息详细的制定护理计划。而组内其他成员需要定期收集患者恢复情况,并整理和归纳现阶段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认真执行组长所致护理任务[4];②环境护理:良好的环境对于促进患者休息有重要意义。为此,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休息环境的安静、整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及时的调整环境湿度和温度,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病房和走廊放置绿色植株,以此用于美化环境和祛除异味[5];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倾述心事,并根据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或者为其讲解成功病例,以此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6];④制定早期康复计划: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计划、饮食计划和休息计划等,其中运动计划中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考虑,以此不断的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7]。
①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情绪越恶劣[8];②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的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分)
?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50%高于对照组8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手足创伤大多为突然遭受,且其涉及部位多为关键和精细部位。而这种创伤很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心理和康复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是一项新型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刘云青[9]等学者在研究中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现,优质护理组术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李东莲[10]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和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足创伤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在手术外科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