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

2018-12-01 05:11梁建花
计算机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科产教校企

管 连,梁建花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鼎利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191)

0 引 言

新工科建设是基于我国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和立德树人新要求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1-2],建设新工科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产教融合是新工科的基本内涵,深度的产教融合是新工科未来的发展趋势[3]。在新经济形态下,地方高校现有工科教育在学校定位与内涵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校企互动机制、学科建设、培养机制、学校治理体系等方面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多种不适应[4],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大学组织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共创、共生、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业学院作为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产物[5],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使得优质企业资源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同时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鉴于新工科建设契机,自2016年起,某地方性本科院校信息学院与珠海世纪鼎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世纪鼎利)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共同培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校企共建“移动互联工程实践中心”,依托世纪鼎利雄厚的技术背景、丰富的产业资源,通过导入真实的产业项目、输入真实的产业工程师、搭建真实的产业实践环境,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1 校企协同育人产业学院合作模式

1.1 学院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形式才可实现,在新工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学院成为有效的新型组织形式,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提供了组织保障,推动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但如何建立和管理产业学院,许多地方本科院校还缺乏深入认识。产业学院合作模式首先要构建产业学院治理结构及其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产业学院的顺畅运行。

某地方性本科院校信息学院通过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与世纪鼎利共建共管特色二级学院——鼎利学院。校企共同创新鼎利学院运行管理机制体制,组建鼎利学院最高决策机构——鼎利学院理事会,理事会由校企双方理事组成,旨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推动理事会章程。鼎利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按照运行管理制度执行;鼎利学院院长下设立两名副院长,一名是来自产业方的副院长,一名是来自校方的副院长,主要负责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力量落实实施理事会决议。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共管鼎利学院,致力于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共享、共赢”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研全过程工学结合,构建校企合作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一体生态发展,促进新工科建设,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所需人才。

1.2 专业共建合作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产业学院的专业建设会选择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的学科及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强调跨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架构。产业学院作为校企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不同类型的课程建设。

以鼎利学院为例,校企双方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遵循工程教育发展的规律,共建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企双方联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专业和技术负责人组成,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课程建设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落实相关合作内容。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更新机制。首先,对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对电子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信息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梳理产业典型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需求,共同确定专业培养方向,设计适应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如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确定嵌入式开发方向和移动互联网开发方向,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开设信息处理与分析方向,增加大数据技术相关课程;其次,校企双方会在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学生就业等环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总结与分析,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及更新。

校企双方根据各自优势负责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方专任教师主要负责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职业选修类课程;企业方主要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类课程,包括学期专题综合实践、小学期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具体课程及学分根据实际执行教学计划确定。小学期实训主要在寒假和暑假进行,用于开展集中实践、企业认知交流、实训项目、学科竞赛等。

2 校企协同育人UBL人才培养模式

2.1 UBL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建设有利于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于面向产业需求建设专业,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动产教融合。产业学院的建设应深化CDIO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打造理论、实践、项目、创新、创业等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5]。

鼎利学院采用校企协同育人UBL(ultrawise blended link)人才培养模式[6]。UBL是世纪鼎利基于国际工程教育OBE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和网状结构的经验取向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和教育经验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鼎利学院引入UBL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把项目转换为教学案例”的表现形式、“实训+实习”的教学形态、“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将产业实际经验和需求传递给教育,引导产教融合全程培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最终实现“以产业带教育,以教育促产业”。

UBL根据产业人才需求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4个阶段,如图1所示。

第1阶段:技能储备阶段(L0—L50,本科前5学期)。整体强调“学”,任务驱动。重点完善知识的“静态结构”到“动态转换”。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完整的工程知识体系,掌握项目开发常用知识点的应用,具备一定工程开发的规范度和熟练度。

第2阶段:仿真实训阶段(L50—L100,本科第6学期)。整体强调“习”,案例驱动。重点保证案例项目的完整性。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项目工程思想,能够根据项目分工完成工作任务,具备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此阶段主要采用仿真项目,仿真与真实项目的差异在于“没有项目交付的钱的压力,剔除客户的相关商业信息,有可能简化项目难度”。

图1 “UBL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第3阶段:岗位实训阶段(L100—L200,通过L100,到达L200前)。整体强调真实的“做”,项目驱动。重点保证完成真实产业项目的交付。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备胜任项目开发相关岗位的综合技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项目创新能力。此阶段主要采用小微项目,运用“小分队”机制保证项目的商业成果交付,参与学生和教师通过实战锻炼能力和素质。

第4阶段:就业实习阶段(L200—L300,通过L200后到毕业)。整体强调“就业,学做结合”,岗位驱动。重点保证就业出口,对应岗位初级人才。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产业和企业所需人才。此阶段主要面向产业的岗位需求,对针对性非常强的项目进行强化实训(不区分项目的性质)。

2.2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UBL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期实训、综合实训、企业实习等按学年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实现职业技能培养全过程。通过学期实训实现知识融通,通过综合实训实现技能融通,通过企业实习实现岗位融通。小学期实训主要安排在暑假和寒假进行,按照学年顺序从S1开始进行编号,本科4年共6个小学期。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

小学期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学期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实训项目、分阶段分解任务、实现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实践技能,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表1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3 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及小学期实训实施

产业学院应根据产业生产服务的真实流程和环境,共建共享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场所,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根据上述实践课程体系,2016年校企双方共建“移动互联工程实践中心”。“移动互联工程实践中心”包括五大基地: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实践基地、嵌入式开发工程实践基地、大数据云计算工程实践基地、项目研发&交付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六大功能: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实训、教学培养功能,真实产业项目开发功能,课程开发及建设功能,师资培训功能,校级或院级科研研发功能以及社会服务功能。

实践中心在2017年7月暑假和2018年1月寒假分别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学生开展两次小学期实训,并从企业引进工程实践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兼职师资进行授课。以2018年1月寒假小学期实训为例,产教融合课程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及实施如下。

1)实训模式。

以完成项目为目的,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实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会贯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时间管理能力、自我认知、抗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掌握面试技巧和面试礼仪,以提高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意识,逐渐实现向“职业人”的过渡。

2)实训程序。

采用“准员工式”管理方式和培训模式,按照入职→团队组建→工作任务分配、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的实施流程,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中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3)实训特点。

提供真实的办公环境、项目、项目经理、项目压力、工作机会;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化素养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多角度考查和评测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实训基本情况。

实训时间:10个工作日 。

推荐项目:银行金融管理系统、个人助理管理软件、截屏软件、连连看游戏等。

实训阶段:整个实训项目课程设计采用逐步进阶的方式,涵盖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基础阶段主要串讲基础知识,实战阶段主要实践基本功能(通用技术),技能提升阶段主要是对扩展功能(前沿技术)的实践。在整个生产实训过程中,项目组可以根据学员的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增加硬件及网络知识、前沿技术、 IT公司企业文化、面试及简历技巧等讲座。

项目小组:大型项目实做阶段及以后,学员组合成项目小组,由项目组长、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技术指导人员和讲师团队组成,其中项目经理、技术指导人员和讲师团队由项目组开发实训基地指定。

5)实训考核。

学生的考核成绩由小组考核成绩和个人考核成绩组成,各占50%。小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版本控制、开发工具、中间件应用、招投标、项目立项、需求调研及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交付及维护、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等,主要通过走查和评审的考查方式;个人考查的指标主要包括技术概念掌握程度、编码和工作习惯、职业素养及道德、创新及钻研,主要通过考试、走查和评审的考查方式。

6)实训效果。

小学期实训结束后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从19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73%的学生认为实训难度适中;61%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训获得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团队合作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97%的学生对实训题目设置满意;95%的学生对实训授课的教师满意。

通过真实的工程环境,引入前沿技术,采用准员工式管理方式和培训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职业素养、创新能力、批评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与协商能力、工程领导力等。

4 结 语

作为校企合作的新型路径,产业学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开放式社会化的办学模式,构建了“边学习—边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学习模式,实现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生产过程导向教学的教学方式,建立了专兼结合多元化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创建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供需体系。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合作模式对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产业需求导向、跨界交叉融合、支撑引领行业”的培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作为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某地方性本科院校信息学院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凭借校企合作使得其新工科建设体现了产业特征,同时引进了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创新,下一步将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猜你喜欢
工科产教校企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