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磊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万辆和72.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0%和81.1%。为了顺应全球能源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的发展要求,以及在即将到来的国六排放法规重压下,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比例还将会继续大幅度提升。
不过就目前来看,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还是核心技术,而重中之重则是动力电池。目前在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最让消费者所诟病的就是续航里程问题,而这又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相关。但是能量密度过大,则又会引发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除续航里程问题外,动力电池性能衰减、损坏引发的维修、更换成本问题,也让很多车主极为担心。
因此,解决动力电池问题将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以锂电池为主。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锂电池年生产能力占全球产能的60.0%。这源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在锂资源利用率、动力电池生产关键技术以及动力电池再生系统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从而减缓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变革升级,2018年10月26—27日,由宜春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宜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宜春市科学技术局、袁州区人民政府、宜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宜春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单位支持的“2018(江西).宜春国际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在江西省宜春市成功举办。
宜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水平主持开幕式
近年来,宜春市大力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产业规模跻身全国三强,向打造“亚洲锂都”迈出了坚实步伐。目前宜春在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已形成4大优势。
(1)锂矿资源优势
宜春矿石锂储量世界第一,已探明可用的氧化锂储量约260万吨,占全国的37.6%。成立了宜春市矿业公司,专门负责管理全市锂矿资源,目前已掌控含锂矿山19个、探矿区3个,氧化锂资源176.8万吨,占已探明储量的68.0%。
(2)平台支撑优势
宜春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规划面积38 km2,配套了企业孵化、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和通关查验等平台,打通了从企业培育到产品流通全部环节。宜春还组建了“1+5”投融资平台,设立了50亿元的锂电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成立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创建了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省级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资质。市内宜春学院和宜春职院都开设了锂电本科实验班和锂电新能源学院,培养专业人才。
(3)产业链条优势
近年来,宜春累计引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92个,其中投产项目63个,在建项目23个,今年新签项目6个。引进培育了江特电机、远东智慧能源、紫宸科技和合纵锂业等一批行业优强企业,形成了从锂矿原料采选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关键材料,再到锂离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4)发展环境优势
宜春将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推进,专门出台了产业规划、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推进有力、保障到位的政策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坚持让干部多跑腿、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家少跑路,亲商、爱商、护商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自觉行动。
本届展会是宜春市举办的首届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开幕式由中共宜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水平主持,他表示:本次展会是展示锂电新能源发展工作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宜春建设“亚洲锂谷”的重要载体。中共宜春市委书记颜赣辉在致辞中说到,宜春市正在全力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332”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3个基地,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3大中心,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和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2大平台,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和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力争到2020年实现千亿产业目标。
宜春市委书记颜赣辉致辞
本次展会的主要承办方代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康仁在致辞中,对本次展会的参展企业和产品等作了概括介绍,并对宜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决心表示认可。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晓军出席了开幕式并宣布展会开幕。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康仁致辞
据了解,本次展会上,参展企业近90家(本地企业占比近1/3);产品覆盖锂电全产业链,包含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充电桩以及车联网等多个领域。在参展企业中,还有4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18家上市公司。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6个,签约项目总额108.8亿元。
开幕式现场签约仪式
此次展览会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会期3天。大会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张文海,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欧阳明高,原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等多位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等约700余人出席。
当地政府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及相关行业协会领导莅临开幕式
本届展会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2位学者,分别从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就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历程、技术进展和发展转化以及全球锂资源分布、利用技术及中国锂资源与锂产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发表了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介绍锂资源分布及应用
此外,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城市可持续出行”为主题的2场产业高峰论坛,来自相关部委、行业组织和新能源相关企业的嘉宾以及科研机构的学者,分别从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等角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中国锂电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出行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分析。现将部分演讲嘉宾的观点分享如下。
在我国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目标,就是强化中国电气化交通的总体优势和特色。为此,我国的发展策略是先推动锂离子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率先产业化,然后带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以纯电动驱动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率先推进的战略突破口的技术发展路径。
在国家各部委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推动下,中国新能汽车技术产业化突飞猛进,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代表的电池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5年内,我国的动力电池比能量提升了一倍,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了一倍多。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已经接近铅酸电池,而三元锂电池的价格很快就会趋近1元/W.h。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就是加强主流轿车性价比的技术竞争力,能够与传统燃油车进行性价比的竞争。为了突破性价比,需要做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动力电池的改进;二是整车电耗的下降;三是充电设施的便利;四是动力电池要安全放心。
从整个行业来说,目前动力电池有三大类。首先是包括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以及核心的负极材料等进行搭配组装,形成现有的电化学体系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大约为100 W.h/kg。第二类是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的高性能电化学体系的动力电池,主要以三元锂、富锂网和碳或者硅基材料复合制造,能量密度为200 W.h/kg左右。第三类则是新型、新体系的动力电池,侧重于锂硫、锂空以及固态电池方向的研究,能量密度能达到300 W.h/kg。此外,隔膜和电解液也属于其中关键的材料,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中要求,到2020年以前,要实现可以产业化的、能量密度达到300 W.h/kg的新型锂离子电池体系。而由CATL、力神和国轩3家企业承担新能源汽车专项的项目团队,采用高镍三元正极和Si/C负极,研制出比能量达到300 W.h/kg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中部分项目单位样品技术性能指标已接近应用要求,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4个消费趋势的变化。一是消费结构由乘用车和商车并重向乘用车为主体转变,目前已销售新能源汽车中,乘用车占比已达到70%,这极大地拉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二是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的主体由过去的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来转化,私家车占比已经达到70%,这是由于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性能和性价比大幅度提升所带动的。三是消费的区域已经由限购城市扩展向非限购城市转移,从消费趋势来看,非限购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已经占据主体地位,除了因为补贴政策外,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和使用成本较低成为非限购城市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四是私人消费型形态由被动的接受型向主动选购型在转变,其原因一方面是车型可选择性更多,另一方面也是补贴政策的推动和使用成本的优势影响。
按照中短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形成200万辆的销售规模。但是从目前可控的领域来看,包括公交车、城市物流车辆、市政环卫车辆以及出租车和网约车等,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需要2方面条件:一方面是要有新电池体系的突破,使用性能、成本能够与传统燃油车辆形成竞争;另一方面是解决大规模充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