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把家长委员会普遍建立起来”,并指出“设立家委会的目的是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那么,如何建设班级家委会并有效发挥其作用呢?笔者从带班实践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摸索出了班级家委会建设的“三级六步”路径。
1.第一步:全面考虑建组织。
作为学校教育支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委会代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及家长的最根本利益。家委会制度是否科学完善、家委会选举程序是否公平公正、家委会成员构成是否合理、家委会团队是否团结和谐、家委会成员是否积极高效,直接决定了日后家委会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及时、富有成效。因此,在班级家委会构建的起步阶段,班主任要做到全面考虑、积极启发、有效沟通、全程指导。
开学初,班主任通过首次家长会,介绍班级家委会的定位、功能和职责,帮助家长了解家委会组织;介绍以往家校合作的成功案例,强调家委会的重要地位,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发布家委会招聘启事,明确岗位职责,引导家长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报。开学初,笔者会请家长填写“学生情况及家庭文化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家长的职业情况、文化水平、对学生的期望、参与学校活动的意愿等情况,以便于后期的合作与协调。以笔者所在的班级为例,我们在前期宣传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家长自荐与推荐、班主任资格审核、候选人微信自我介绍、全体家长无记名投票、组织内部协调之后,选举出了组织委员2名、宣传委员1名、财务管理员1名以及后勤保障员2名,不设家委会会长。
2.第二步:和谐交流树文化。
班级家委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组织制度建设,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持与指导,也离不开家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班级家委会组织形成后,班主任要引导班级家委会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沟通渠道、形成特色文化。
“一个好的组织机构才会产生相对有效的运行效率”,因此,班级家委会需要有系统的规章制度,从而明确自身的定位、参与范围和工作模式,也方便班级全体家长的共同监督。在班主任的配合与参与下,家委会定期召开例会,总结家委会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规划,非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可以参与。在家委会内部,成员之间运用微信群及时发布工作进展状态,交流心得与经验,商讨落实日常工作,形成具有班本特色的家委会文化。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所在班级的家委会每学期会举行3次例会:学期初进行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完善,并结合学校德育处的学期计划,制订班级家委会的学期工作计划;学期中则邀请学校领导、全体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家委会例会,了解家长的诉求,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接受学校的指导,及时调整下半学期工作的方向;学期末例会以总结与展望为主题,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3.第三步:开发资源添活力。
作为一个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协同组织,家委会应当积极发挥纽带作用,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架设沟通桥梁。家委会工作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各项活动为抓手,以班级为主阵地,与班主任一同建设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班级氛围。因此,班主任要借助家委会的力量,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创建特色鲜明的班级氛围,展示班级学生的风采。
家委会可以走进校园,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合理地挖掘、规划和使用家长资源。家长资源是学校最大的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可以使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家委会可以牵头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扮演信息提供者、活动策划者、教育合作者等角色,帮助学校优化课程建设,实现校内教材与校外实践的课程联动,完善学校的育人体系,开发彰显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同时,家委会通过家长开放日、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以微信公众号、班级家长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为依托,对外展示班级风采,让班级氛围更加融洽,让学生发展更加快乐,让家长参与更加多元。
我们的班级家委会每月会组织一次“百家讲堂”,家长从自身实际出发,授课的主题和形式不限,内容涵盖艺术修养、传统文化、身心健康、社会道德等各方面,形成了我们特有的班本家校共育内容。家委会还通过班级公众号对每一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宣传,班级家长的参与感得到了增强。
4.第四步:自主活动促成长。
作为一个由家长代表组成并直接参与学生教育的组织,家委会的职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应把目光放到校外,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形成家、校、社教育共同体。
家长层面,家委会可以通过“提出倡议—榜样示范—积极指导—总结交流”的方式,以家庭所在的地理位置为基础,遵循自愿原则,划分家庭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内的学生在周末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相互解难答疑,进行合作学习。而共同体的家长则聚集在一起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准备接下来的读书交流会、趣味家庭运动会等亲子活动。家庭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缓解了由于亲子沟通不畅带来的家庭矛盾。“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强有力的补充”,家委会还可以通过与社区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青少年志愿者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全员互动的育人过程中,我们班的“天使爱美丽”家庭学习共同体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并在全校展示建设成果,我们还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学校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家委会的引领和指导下,班级家长自发形成了“我爱学习”“快乐666”等家庭学习共同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在社区资源活动层面,在当地社区部门的支持下,班级家委会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让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5.第五步:善用平台齐进步。
浙江师范大学杨天平教授指出:“如果家长和家庭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都会受益。”班主任要为家委会提供平台,对班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一方面,家委会可以借助学校平台,邀请教育专家和学校领导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合作开展家长团体辅导活动,组织优秀家长团演讲。另一方面,家委会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平台不定期推送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法规,举办家长沙龙,就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商讨。据此,将线上和线下的平台打通,对家庭教育进行全体、全时、全面的指导。
笔者通过班级家委会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课堂;与学校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的教师一起,进行家长团体辅导活动;邀请多位优秀学生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就孩子的周末安排、复习迎考、亲子矛盾处理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我们班定期开展线上家长沙龙,聚焦学生情感、网络游戏、亲子沟通等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欢迎。
6.第六步:协同育人共管理。
班级家委会以班级建设合伙人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能够在班级建设、班风形成、班级凝聚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该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与家委会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班主任应该以家委会为依托,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公约的制订提出建议,对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评价,对班级工作进行监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不应该也不能把班级管理的工作完全转嫁给学生家长,避免出现“学校教育家庭化”的现象。同样,“家委会参与学校治理,并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涉足,否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会承受不了家长面面俱到的压力”。
在与家委会的协同育人过程中,笔者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由师生共同商讨制订的《班级生活指南》(意见征集稿),鼓励全体家长共同参与修改完善;不定期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班委会会议,听取班委的工作报告,并对班级工作的方向提供建议;在学期末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上,采取了“班主任主评+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和任课教师辅评”的全方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体、科学、客观。
“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从参与策划各种教育活动到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操作运行的基本程序,并最终形成家校协作机制的过程。”构建家委会的“三级六步”程序,能够帮助班主任有效、有序、有度地进行家委会建设。当然,“三级六步”班级家委会建设流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结合带班实践持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