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暑期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2018-12-19 07:07
江苏教育 2018年79期
关键词:候鸟笔者班级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农村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一到暑假,留守儿童通常会到父母工作地生活,成为“小候鸟”。暑假生活作为“小候鸟”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基于以上现象,笔者以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四年级5班为个案,在前期“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三度空间开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将暑期生活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又一开发维度,借助网络媒介开展了以家校合作为主线的暑期教育实践活动。

一、“小候鸟”暑期生活的现状及其变革的可能性

(一)“小候鸟”暑期生活现状分析

暑期生活,是一年中学生难得的闲暇时光,同时也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暑假生活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小学生而言,却恰恰相反,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会跟随父母去城市生活两个月。以笔者研究的班级为例,班级共有38位学生,暑假期间,25位学生会去外地与父母共同度过暑期,大多集中在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在两个月的假期生活里,“小候鸟”们以完成暑假作业、提高学习成绩为主,没有其他方面的计划。

暑期,“小候鸟”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加之前期长时间的情感缺失,“小候鸟”需要面对与城市生活、与父母情感的融合等各方面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小候鸟”暑期生活现状变革的可能性

1.以互联网为媒介,构建活动桥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笔者建立了“小候鸟”微信群,25位“小候鸟”家长中有21位加入了微信群,4位家长由于不会使用微信暂时没有加入。这样,暑期学生个体分散的问题得到了暂时解决。

2.强大的资源体系带来的活动可能性。“小候鸟”们去父母工作地时会遇到不同的人物、风景、标识、城市文化,再加上家长们不同的职业背景,这些构成了暑期活动丰富的资源体系,给开展“小候鸟过暑假”活动带来了可能性。

二、“小候鸟”暑期生活的变革

(一)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暑假生活的理解与需求

班级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进行自我教育的场所,在班级中开展活动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各方配合下完成,且需要所有班级个体的共同努力。

1.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暑期生活的需求,笔者开展了有关“暑期生活”的问卷调查。问卷显示,63%的学生希望在暑假中可以过得快乐,12%的学生希望在暑假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有25%的学生对于暑假生活没有任何想法,他们只是按时完成作业,其余听父母安排。这样的调查结果,让笔者意识到学生的暑期生活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安排,而不是被安排、被补课。

2.组织家长线上讨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都是“主角”,三者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营造出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围,学生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由于班级65%的家长都在外地经商务工,召开现场座谈会是不可能的,于是笔者利用微信群展开了“暑期生活”讨论会。在讨论过程中,有8位家长提到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是他们最期望的,同时也谈到孩子乱花钱、不爱劳动等问题,希望这些不良行为可以得到改变。分析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们不能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造成的,所以体验父母工作被纳入到后期的实践活动中。

(二)发布倡议书,召开启动会

生活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倡议书的发布其实就是增添仪式感,让学生家长知道班级在暑假需要开展的这项活动,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

在倡议书发布之后,为了更好地推进活动的开展,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依据前测阶段家长与自身的需求,与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形成了“小候鸟过暑假”实践项目初步思路:(1)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分8组,每组设计一项有利于“小候鸟”成长需要的活动项目;(2)小组制订项目后,选派一名代表作为项目发言人,进入班级投标阶段;(3)确定活动项目,征求家长同意。

有了初步思路的指引,各小组开始了策划,并在2018年6月26日顺利召开了“小候鸟过暑假”暑期生活启动会。启动会的标题撰写、代表发言、投标立项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几轮的投标,“小候鸟过暑假”活动项目最终确立。考虑到“小候鸟”们长期缺失亲情的心理特点,最终活动项目以“情感教育”为主题,通过“环境感受 爱在脚下”记录通往父母工作地的所见所闻,通过“亲子朗读,为爱发声”实现亲子共读,通过“体验工作,因爱绽放”感受父母的工作,学会感恩。三个活动项目都重在从有序的暑期安排中让学生体验父母生活,体会父母工作的不易,感受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带动自身的成长。

(三)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活动

1.亲子活动:共同参与,相互滋养。“爱在脚下”作为“小候鸟”过暑假的第一项活动,它以小脚印形式,让学生在出发的那一刻开始记录,包括路途中的自然风景、各种地标、游玩的景点、城市特色等。总之,就是鼓励学生用照片和文字记录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为爱朗读”强调以书为媒,以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来表达父母与孩子之前的感情。“小候鸟”家庭可以自由选择一本书,用每周打卡阅读的方式记录。通过共同阅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因爱绽放”这一活动则是针对前测阶段家长们提到的孩子乱花钱、不爱劳动等问题而设计的,它以学生体验父母工作为中心,使孩子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世界,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打开了孩子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想象之门。

2.网络跟踪:互相交流,实时反馈。“小候鸟”们暑期时处于分散的状态,所以唯有借助网络平台,活动才能得以开展和跟进,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共享,教师、家长、学生也能够进行实时反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用在暑期活动记录上也是很恰当的,及时做好各项活动记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工作方法,还可以提高“小候鸟”们的写作能力和感受生活能力。2018年7月2日,当得知第一位“小候鸟”即将跟随父母出发时,笔者及时与其母亲沟通,并指导“美篇”软件的使用方法,当天晚上,“小候鸟过暑假”活动的第一篇美篇——《坐火车》就诞生了。当附上教师鼓励的美篇《坐火车》在班级微信群中推出时,立刻引起了其他20位家长的点赞和夸奖,群里还有家长不断询问如何操作、怎样编辑等一系列问题。眼见时机成熟,笔者在群里分享了美篇制作方法。于是,很快就有了第二篇《劳动记》,第三篇《旅行记》……会使用美篇记录活动的学生从原先的1人发展到后来的20人,家长则从0人发展到15人。美篇的记录与分享为后期活动延续开展与指导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让“小候鸟”们的暑期生活渐渐丰满起来了。

三、“小候鸟过暑假”活动的价值反思

一眨眼,暑期结束了。21位“小候鸟”共计完成活动美篇24篇,美篇内容涉及做家务、体验父母工作、游记等10种类型,具体见表1:

表1 “小候鸟”美篇内容统计

在“小候鸟”项目实践过程中,虽然有过坎坷和瓶颈,但笔者认为此次“小候鸟”暑期生活变革活动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一)促进了活动主体的发展

对于“小候鸟”而言,通过这次暑期活动,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深感生活的不易,从而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以“小候鸟”小胡为例,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男孩,深受宠爱。以往的暑期,小胡不是在吃中度过就是在各地游玩中度过,可今年的小胡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主动当了收银员,用美篇记录假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生日的时候,还主动帮爸爸烧菜,自己动手做起了生日蛋糕。

“小候鸟”中还有这样一位学生,她在这个暑假,在陪同爸爸参加同学会时完成了《廿八都游记》《江郎山游记》,还用满满4页作文纸记录了和妈妈一起的旅行。还记得暑假前的语文期末考试,由于作文得分太低,她的语文成绩最后只得了79分,那天的她十分沮丧,连晚饭都没有吃。而这个暑假,她告诉我,现在她喜欢上了写作文,她觉得作文就是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不难写。

而对于家长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微信不再只是聊天工具,还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平台。同时,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通过线上分享、讨论、学习,他们改变了以往只知一味安排孩子做作业的观念,开始注重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的各种成长需求。

(二)教育资源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与交流

从传统教育资源观来看,我们通常以教材作为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源,但通过此次暑期活动,我们发现: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我们不能以课堂为中心,把学生关在“象牙塔”里,使之闭目塞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适应时代。

另外,此次暑期活动中互联网的辅助运用,使得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不仅了解了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也引导了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

虽然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由于特殊班情,此次活动多以“小候鸟”为主体,而对于班级其他13位非留守学生关注较少,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如何均衡每个学生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候鸟笔者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