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导学,让小学生探究走向深入

2018-12-01 05:5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0期
关键词:思路解题情境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中心小学 郭 东

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心中有了疑问,就会激起探究问题的欲望。然而,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设定一个合理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程度,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身心去思考、探究,解决疑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喜爱之情。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提问中解决数学问题

想要在学习的道路上举一反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就需要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去总结出解题技巧,而有的学生在遇到新的难题时就无从下手,无法灵活改变思路,使用学习到的技巧去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一道难题时,要有意识地去总结解题的思路,去学习其中的解题技巧,这样,在遇到相似或者延展而来的难题时就能迎刃而解,拓展了思维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找寻线索,提出问题,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进行分析、总结。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疑惑和找到的线索,并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摒弃多余的线索,逐步掀开难题的神秘面纱。有的学生会被已有知识所束缚,无法突破那一层壁垒,找不到解题的思路,这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提问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图中收集到东西最多的是谁?一共有多少个东西?每人平均得到了多少个?接着让学生选出最好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二、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

现代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容易接受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而且情境越生动形象,就越能产生认知的需求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实践也证明,一个新奇、有趣的事物极易吸引到小学生们的眼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具体问题情境,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勇于解答,互相借鉴对方的思路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故事情境,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家有没有看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啊?这节课先来提一提他们父子俩的趣事儿吧!在吃饭的时候,大头儿子突然闷闷不乐,于是小头爸爸询问大头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头儿子哭着告诉小头爸爸:“隔壁的花花跟我一样大,都是8岁,可是她过了8个生日,而我只过了2个生日,我不开心,我也要每年都过生日。”小头爸爸说:“傻儿子,你的生日四年才可以出现一次呢。”故事到这,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以问题来激励学生们去探索,在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通过问题引起质疑,围绕质疑展开深入学习

学生们的思维很新奇,可塑性极强,在遇到一个问题时,他们所提出的疑惑可能是天马行空的,也可能是忽略问题本身的,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们的思维走向,逐步地引导他们找出线索,提出疑惑,去挖掘问题中蕴藏着的宝藏,增加学生的问题解决信心,总结出解题思路、技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激励学生举手提出疑惑,如:“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可以随便组成的吗?”“三角形的边长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接着要求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拿出两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以及两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的小棒,分别进行实践探索,最后,学生们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像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思维空间,还可以为后面的知识设置一定的悬念和基础。有的问题是下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并以此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大胆思考,去探索正确答案。

四、制造认知方面的矛盾,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已学的知识,学生们要定时复习,在遇到新的知识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作为武器,开拓自己的知识天地。学生在学习到新知识后,要有意识地进行习题训练,帮助自己巩固知识,构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提出疑惑:(1)现在只有100米的篱笆,怎样才能构成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的花圃呢?能得到什么结论?(2)给你一面墙和20米的栏杆,能围成的花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呢?思路是什么呢?(3)这里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到怎样的解题技巧?学生们在思考第一个问题时,可以运用已有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去找寻线索,发现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达到了导学内容的目的。第二个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得到的结论去解决另一个疑惑,以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设计,切实引导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关注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多少,而是引导学生去构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推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与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探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猜你喜欢
思路解题情境
用“同样多”解题
不同思路解答
用“同样多”解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我的思路我做主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