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河南省内乡县内乡五小教师张景娟,可能已经成为这个县最有名的人了。她的辞职文章《教学十九年,我终于辞职了》,不但阅读量早早突破10万+,还有超过16000人的点赞,而出钱打赏的超过了1700人。按最常见的赞赏数额5元来计算,这篇文章的赞赏收入达到8500元,相当于二级教师张景娟3个多月的工资。38岁的她,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9年,目前每月工资为2600元,即便在河南的小县城,这个收入也难称得上体面。
今年8月31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巡视员刘建同介绍,2017年和2012年相比,整个教育行业工资收入增幅是74%,其中公办中小学在岗人员2017年平均工资(税前)大概是8.2万元。8.2万的平均工资水平至少说明一个事实,国家近年来持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师工资水平。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待遇低,这是因为他们是被平均的对象,2000和14000一平均也是8000。
目前,不同地方、不同职称的教师待遇的确存在差距过大的问题,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待遇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尤甚。从鼓励教师做出业绩角度看,强调“多劳多得”,拉开差距,似乎无可厚非;但从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看,教师待遇的差距却不宜过大。一方面,过于强调绩效,会让教育急功近利,只追求眼下的教育业绩;另一方面,地区之间教师待遇差距过大,会引发教师不合理流动;而均衡发展本是基础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年富力强、职称低的教师,待遇低,而他们有很大的生活压力,也面临更大的社会诱惑,如果不提高这些教师的待遇,就无法留住优秀人才。
我国实行的绩效工作制度和职称制度,一方面导致教师工资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把所有教师的精力都导向到追求眼下绩效和评职称上。这非但没有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反而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投入教育的钱发挥激励教师、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继续按照目前的薪酬制度和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再怎么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无法解决教师待遇低这一问题。我国必须全面改革教师薪酬制度和管理评价制度。我国近年来也在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但主要是对职称评审的标准进行调整,并没有改变评审的基本机制。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取消职称评审, 实行基于职务的管理和评价。
一些发达国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是很注意防止教师待遇差距过大的。大学教授的最高待遇和最低的之间,待遇差不会超过3倍。在中小学阶段,美国和加拿大,都无职称制度,而是对教师实行年薪制、终身教职制度和教师同行评价制度。每个教师根据职务确定年薪,年薪随教龄增长而提高。与之对应的教师专业评价制度则关注教师的教育能力与教育贡献,让教师不用为获得更高待遇而一心想着评职称,从而专注教育事务。
根据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情况,我国已经完全有条件借鉴国外管理、评价中小学教师的做法,推行教师年薪制,取消职称制度,实行教师同行评价。目前,推行这一改革的阻力不在于基层教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都赞成取消职称制度,其阻力在那些获得高职称的“骨干教师”和行政领导那里,也就是当前的既得利益者。就如目前国家推进的人才评价改革,要求不能将学术荣誉与学术头衔和利益挂钩,但在具体推进中却遭遇阻力。因为推进改革者,正是那些拥有学术头衔和荣誉的“铁帽子王”。因此,改革必须拿出勇气,坚决破除既得利益;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的教师管理、评价改革要多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