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8-12-01 04:42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茅晓辉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 茅晓辉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地球村时代”。因此,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具有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收集学习不同文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用跨文化的角度交流合作以及培养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批判思维能力势在必行。现阶段,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几乎还是空白。近年来,我校与“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简称AIESEC)”合作定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开发实施《游历地球村》课程,积极寻求以综合性、实践性和感悟性为原则的途径和策略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研究主要内容

(一)构建三组关系,夯实跨文化学习平台基础

1.跨国合作性关系。自2014年至今年我校先后与英国诺丁汉市Welbeck学校、澳大利亚霍姆步什中学、美国威廉王子郡学区的桑德斯公立中学、奥斯本公园高中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缔结国际友好姊妹学校。三年来,共计67名学生赴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游学,并先后邀请54名合作学校的外国教师来我校交流。

2.高校保障性关系。我校于2014年成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生实训基地,前后3次共计组织1000多名学生到诺丁汉大学参观访学,与国际生对话;前后8次接收国际生到我校实习实训,入班当导师。全国百强高校宁波大学的外语学院先后与我校合办6期暑期英语夏令营活动。与高校合作,实现了优劣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3.AIESEC支持性关系。2014年起我校借助AIESEC组织开展了6期为期各一个月的包括课堂感知、环境熏陶、活动实践、生活融合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招募40多名国际志愿者来我校参与文化交流项目,全校2200多名师生受益。

(二)开发跨文化课程,引领跨文化学习多元形态

“游历地球村”是一门引领学生参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课程侧重于通过“游历各国”,体验文化,通过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交通、饮食、服饰、节日、审美、体育、历史、建筑等的异同,使其形成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具备收集学习不同文化知识的能力和辨别精华与糟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课程理念:多元化、趣味性、广参与。“游历地球村”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运用多元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世界各国文化的学习中、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强烈的趣味。课程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感受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课程目标:强意识、提能力、升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提升:摆正跨文化交际的态度,拓宽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批判意识。

3.课程开发:组团研发、高校协助、专家问诊。“游历地球村”课程的开发流程为: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意向→学校领导、教研组支持,宁波诺丁汉大学协助→研发小组论证→课程组论证→制定课程方案→修改完善方案→开课论证(包括上公开课、请专家指导、外出听课考察等)→开设课程。“游历地球村”课程的教材内容分为亚洲篇、欧洲篇、南美洲篇、北美洲篇和非洲篇五个部分。教材内容通过“国家档案”“风土人情”“轻松一刻”“知识链接”等4种形式相结合,介绍32个国家的文化概况并为每一个国家设计相关的跨文化交际互动游戏活动。

4.课程实施:重在基础、亮在拓展、学科渗透。

(1)基础型学习——重在教学。学校专门开设了“游历地球村”课,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纳入3~6年级每周一个课时的校本拓展性课程的教学中,安排本校英语教师和特约外籍教师进行系统教学。

(2)拓展型学习——亮在选择。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设计多维延伸的教育导向。注重与第二课堂和AIESEC项目活动相联系,拓展学生学习体验的时空,与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英国诺丁汉市Welbeck学校、美国桑德斯学校等国内外学校合作,构筑广阔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平台。

(三)开拓三大途径,提供跨文化学习经典范例

针对态度、知识、技能和文化批判意识四方面规划跨文化学习项目的内容,开展包括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和AIESEC项目活动的校内外教育活动。

1.挖掘第二课堂活动,奏响跨文化学习的主旋律。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即第二课堂,开展节日社团、打造“一村五区”、组织文艺会演,给学生创造了解和体验英语文化的机会,享受文化探究、体验的快乐。

(1)开展校内社团,体验节日乐趣。利用社团参与的自由性,吸引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小学生参与,打破年龄和年级的界限,从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出发,根据节日分类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内容考虑综合性,注意趣味性,既渗透优秀的西方文化,又体现现代观念和方法。

(2)打造“一村五区”,领略异域风情。我校的校园文化整体设计为一个“地球村”,五个楼层就是“五个洲(区)”,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国家”。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布置的“国家”,制作精美的ppt,设计教案,下载视频等资料,在开学第一课为各班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包含地理地貌、国家象征、风俗人情、美食文化、名人名胜等文化知识,让学生徜徉于各国文化旅程。

(3)组织文艺会演,熏陶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表演的开展,实现了传播本土优秀民俗文化和领略异国精彩民俗文化的双赢。每一期的AIESEC项目邀请国际志愿者表演他们自己国家的民俗节目,如世界各国服饰走秀、泰拳表演、土耳其肚皮舞等,同时让学生展示本土的民俗节目如中国舞蹈、中国武术、民族乐器。双方在特色民族表演中,领略异国文化,感受异域乡土风情。

2.研发AIESEC项目,建设跨文化学习的大本营。邀请拥有教育热情和能力的外国志愿者来校,携手宁波诺丁汉大学AIESEC分会开展中西方文化交流项目(AIESEC活动),引进高质量国际化教育内容。

(1)邀请外国教师入班,直面思维碰撞。利用外国教师和中国教师在授课、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时不同的风格,让学生感悟体验外国教师轻松、幽默、肢体语言丰富夸张的课堂气氛和教学风格。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与教师充分交流。借助外国教师的教学力量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2)举办美食分享,玩味舌尖文化。利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开展美食分享会,让学生观看不同国家的不同美食制作,品尝不同国家的不同美食。通过国际志愿者与学生互换美食,互相介绍有关自己国家的美食文化,让学生收获中西方饮食文化知识及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3)启动书信计划,拓展沟通渠道。在AIESEC项目中,我校联合英国诺丁汉市Welbeck学校开展书信计划,让对方学校的国际志愿者组织英国诺丁汉市Welbeck学校学生和我校三年级390多名学生结交笔友,并承诺长期保持书信交往。双方书信的内容以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家庭习惯的介绍为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沟通就有了更好的拓展,书面语言运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开设家庭寄宿,体验起居差异。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依托外国志愿者多种途径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外国人的作息、饮食、举止、思维、时间观念等,通过浸润式体验和主动式参与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习惯上的差异,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究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的发展,并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建构自我认同。

二、研究成效

(一)科学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施,根据学生的多元兴趣与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最终形成了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大培养目标为宗旨,构建了纵横交错、立体互补的涵盖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和AIESEC项目的三大板块十个类别的策略培养体系,实现了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育人效果。

(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题的实施,让学生处于多元文化环境下,关注世界、了解国际、拓展视野、激发兴趣、学会思考、学会比较……使学生走出狭隘的知识空间,走向国际大课堂。两年以来,我校44名学生家庭接待了国际志愿者,60多名学生赴欧美国家交流游学,390名学生交到了国际笔友,69名学生被授予“礼仪小达人”,184名学生被授予“各国百事通”,364名学生被授予“文化小使者”。我校学生毕业时能够熟悉30多个国家的文化,阅读完12本介绍世界各国文化的书籍,观赏过12部世界各国纪录片。

(三)有效引领了学校外语特色品牌铸造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支点,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以生为本的多元发展课程体系。《游历地球村》课程深受好评,2016年被评为宁波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学校亦获评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新教育》发表,学校以鲜明的外语特色获得良好声誉,生源爆棚,并多次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澳洲的中小学访学团参观。

严格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要求,今后我们将把适时增加学生隐性文化作为生长点,把及时反馈学生语言问题作为着力点,把持续增强教师业务培训作为支撑点,继续深入推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情景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