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顾 颖(常州市新北区学前教育美术核心组组长)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基于此,我们组建了美术核心组,那么如何建构学科组的学习活动路径,提升核心组成员的专业成长呢?
核心组成员来自全区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幼儿园。基于其特殊性,首先要进行“宏观调控”,建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双向性机制,确保核心组教师专业“保值”。
立足核心组整体,我们建立了“组中组”模式。将核心组分成若干个单位小组,围绕研究核心,每个单位小组分工有序,各司其职。首先,成立了以组长及副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确定组长为统筹规划核心组活动的主要责任人,副组长为任务落实、资料传达的主要责任人。同时,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的美术专长,组建三大特色项目组,形成“民间组织”,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大家资源共享,并且及时总结与梳理,形成内在的知识经验系统,督促学科组成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把学习研究的功夫放在平时。
为提高组内每位成员研究的自主性,我组构建了个人规划与“九板块”模式并进机制。“九板块”主要指美力读书会、美力课堂、童心童画、立美论坛、微型画展、学科组简报、微信传递、用心写作这九大板块。每个板块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依赖,从理论到实践,兼顾全面,又聚焦个体。
围绕这“九板块”内容,要求核心组成员进行个人规划:每学期撰写一篇幼儿美术教学论文或者案例;每学期至少在本园开展开放活动一次,观摩活动三次;每人积累一个特色内容,开办一次成熟的讲座;每月选一名幼儿的作品进行解读;每月辅导六名幼儿,并在所在幼儿园举办微型展览。
我区的美术核心组共有22名成员,导师1名,组长1名,正式成员15名,参与成员5名,其中老成员有3名。职称分布:中学高级教师1名,幼儿园一级教师6名;五级梯队:区级以上五级梯队成员3名;教龄分布:10年以上的9名,5~9年的9名。从人员构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科组成员的教龄分布跨度比较大,以经验型教师为主。而年龄跨度大就存在了实力不均匀的挑战。研究前期,我们做了全面调查。通过对话,我们发现成员们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困惑:美术课程的游戏化实施方式是什么?如何进行作品的评价与解读?如何开展美术游戏、区域活动及环境创设?综合以上反馈,可以看出成员们对研究美术活动的热情很高,并且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信心不足,资源不充分,基础也不是很深厚。鉴于此,在三年的研究时间内,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当下课程游戏化的背景来思考园本课程的优化;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因此,我们将整个学科组发展核心定位为:对幼儿美术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学习共同体;学科组发展目标为:扎实理论基础,落实课堂实践,助推专业成长,带动全区美术教育发展,构建共进、共享、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一)导师导航,提供技术支持
核心组导师是一位有着三十几年教龄的专家型老师。她从事美术研究已有十几年,从美术专业理论、美术环境创设到美术材料开发都有独到见地。由她保驾护航,可以确保整个美术核心组在研究的路上不偏航。例如,针对手工、绘画、泥工这三种艺术表达形式,她从概念、玩法、目标、指导策略几方面为成员进行了梳理和归类,为核心组成员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根据美术领域中不同艺术的表达形式,我们围绕“玩形”“玩色”“玩泥”三大板块,组建了“蒲公英组”“美时美刻组”“七色花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优秀老师为组长,由组长定期组织组员反思研究方向,制定新的研究生长点,定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等等。同时,小组成员轮流“当家”,让美术核心组的每位成员都有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养。
核心组每位成员都希望借助“新北区核心组”这个平台,吸取养分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由于组内成员教龄和专业能力不同,这就决定了组内进行活动时不能“一刀切”,而需因人而异,相机而动。因此,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革新,构建了“学习场”和“实训场”,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自我,确保专业“赢利”。
美术核心组不仅将课堂教学研究作为重点,还从幼儿作品解读、环境与区域创设、教师个人特色培养这三个方面同时切入,抓课堂、抓素养,做到两手一起抓。体现了审美教育不仅仅要在课堂内,更要在生活中培养的理念。因此,教师自我的理论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增加成员额外负担的同时,我们构建了“常规+定向”的学习模式。通过学习《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理解孩子从画画开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资源库》,从理论基础、绘画分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儿童观,积累系统的实践方法。同时,借助“美力读书会”这一板块,将读书心得和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解析理论知识,助推每位成员不断提升美术理论修养。
每月一次的集中活动是核心组常态,由于成员分布在全区23个园所,每月的集中时间太有限了,且每次活动都让大家感到意犹未尽。于是,线上研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们架构出一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线上研讨和线下观摩的双向联动模式。百度网盘和QQ群文档云空间,成就了我们的网络平台。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电脑或手机,沟通就不再是问题。这种网络培训模式不再经常性地占用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活动时间,也不用侵占教师私人的生活时间;不再因为场地的局限性,而必须以控制名额的方式来进行培训,只要对我们核心组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加入讨论;更不需要每次活动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将教学中的感悟和活动的精彩瞬间随录随研,助推成员专业“赢利”。
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来自四面八方的成员因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架构的平台而幸运地走在了一起。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美丽邂逅,我们将继续在美术研究之路上且行、且思、且成长。
(江苏省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