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新气象“习”出新作为

2018-11-30 03:31王耀东
当代党员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庙讲习所潼南

王耀东

2018年10月18日,微风伴着如丝细雨,掺杂着些许微凉气息。

沿着涪江往西一路急行,走进山丘起伏的美丽山乡,再穿过几笼茂密的竹林,便到了潼南区桂林街道高庙社区。

来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一张农村基层讲习所的课程表引起了记者注意。

讲习内容紧跟中央步伐

2018年7月19日,桂林街道高庙社区“新时代讲习所”热闹开讲。

开讲前,高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讲习教室里早早地挤满了人。一排排板凳整齐排列,坐满了党员和包括建卡贫困户在内的村民。

当天,高庙社区邀请到了中共潼南区委党校副校长何洪华为大家讲授《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何洪华声情并茂地讲道。

“贴近生活,深受鼓舞,讲得好。”高庙社区居民奚向前听了讲解后,对把村子建设成美丽乡村充满了期待,“生态环境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村子的一员,我也要为美丽乡村出一份力。”

像这样的基层讲习所,如今已经遍布潼南区。今年6月以来,潼南区依托各镇街村(社区)会议室,建立了遍布基层的中央政策宣传教育阵地——“新时代讲习所”,并对讲习所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和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确保讲习有场所、有规章、有实效。

据潼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讲习所”把政治功能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找准群众的“共鸣点”,紧贴党员群众需求和基层工作实际,定期组织由党校教师、先进模范、骨干党员、驻村干部、新乡贤、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讲习队伍,采取集中授课、观看视频、案例解读、文艺演出等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讲习活动,到村(社区)讲思想、讲政策、讲法治、讲文化、讲技术,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形成新风尚,真正把讲习所办成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校”。

讲习所里溢出好家风

在高庙社区讲习所,记者看到了一面展示当地先进党员风采的“照片墙”。

“上墙的123人是我们社区的骄傲。”说起这些照片,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禄林满是自豪,“这也是我们桂林街道‘新时代讲习所的特点。这些照片里有创业先锋、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儿媳、和谐邻里、莘莘学子……全是由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起评选出来的。”

陈禄林介绍,在以前,村里的民风建设始终跟不上,经常会有打架扯皮的事发生,村委会调解室里三天两头人声鼎沸。

“这样的乡风村风,跟不上乡村振兴的要求。”陈禄林向村“两委”建议,可以尝试通过推举榜样、家风上墙的方式,引领乡亲们传承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认可。为引领积极健康的乡村风气,村“两委”首先找到了8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党员和乡村能人,将他们有关家风的事迹制作成展板。

“习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如今,‘三个注重已经成为我们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陈禄林说,从2014年起,村里每年都会开展评选,一个个家风优良、团结邻里、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榜样脱颖而出,达到了如今的123人。

2017年底,原高庙村改为高庙社区,社区居委会又将原来的光荣榜升级,发动居民们一起评选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好女婿”荣誉榜。同时,高庙社区还将党员家风亮出来,让党员起到带头作用,以激励大家做得更好。

如今,讲习所正在改变当地农村的风气和文化——“现在,村调解室越来越‘清闲,已经被改作了减灾防灾宣传办公室。”陈禄林说。

处处都是讲习课堂

桂林街道双坝社区蔬菜基地,是闻名遐迩的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

双坝社区6组村民奚颜林的蔬菜地也是基地的一部分。这天,来自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潼南区分校的讲习员刘辉炳,正在为奚颜林和围在他身边的菜农讲授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術:“白萝卜病虫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的无公害原则,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讲习员不仅给我们讲解国家的好政策,还把讲习所搬到菜地里、鱼塘边,现场讲授种养殖技术。对农户来说,真是又方便又实用!”村民龚乙峻感慨道,“除了讲农业技术,讲习员还会讲解签订农业合同的各项注意事项。作为一个农产品经纪人,我心里也更有底了!”

不仅仅是双坝社区——在潼南,群众在哪里,讲习所就开办到哪里。田间地头、农家院坝、蔬菜大棚都成了“新时代讲习所”的课堂。

桂林街道根据各个社区的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等情况,合理安排讲习所的课程,把课程学习融入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直接把“流动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农家院坝、果园鱼塘边,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听得懂,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新时代讲习所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军表示,借助讲习所这座“桥梁”,把干部、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干群同心、攻坚同力、决胜贫困、同步小康的良好局面。

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

2018年10月17日,一场小型招聘会在桂林街道东风社区举办。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上百村民。据招聘会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招聘有十多个单位参加。

在重庆维尔美纸业有限公司的招聘展位前,来自潼南区花岩镇的杜飞正在填写报名表:“我在讲习所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有信心通过面试。”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这已经成为潼南农村讲习所的授课导向。

“东风社区‘新时代讲习所多次邀请讲习员对社区无业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已有多名社区居民通过培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东风社区党委书记周南海说,“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本社区居民刘女士,她文化程度不高,更无一技之長。原来成天无所事事,全靠微薄的安置费用生活,平常也是靠麻将打发时间,完全与社会脱节。家人对她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意见颇多,多次争吵,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今年6月初,她参加了东风社区‘新时代讲习所组织的育婴师就业技能培训。7月底,刘女士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不仅帮助家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更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与此同时,“新时代讲习所”的讲习内容也会进行动态调整。

据了解,“新时代讲习所”不仅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还针对老年人容易遭受金融骗局,开展《高额利息微课堂》授课,引导社区居民拒绝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集资;针对冬季多发消防火灾的特点,教授《消防知识培训》 ……

“讲习所每个月都要开展1—2次活动,每一次我都不得错过。”68岁的李显根是东风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他感觉参加讲习活动后,大伙儿的凝聚力更强了。“讲课内容贴近生活,接地气,都是我们需要的——现在社区里不管有什么事,大家都会积极支持。”

放眼整个潼南区,随着“新时代讲习所”不断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当地农村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通过讲习所平台,“讲”出了潼南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新气象,“习”出了潼南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新作为。

“讲习所建立以来,各村(社区)的讲习活动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迄今全区已开展讲习500余场次。”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潼南区将进一步探索建立流动讲习所和网络讲习所,同时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好镇街两级责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潼南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心声】

成立讲习所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培养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真正帮助大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让大学生自己走上前台,为同龄人进行宣讲,这会让他们更关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成为宣讲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思想理论的践行者,这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樊伟

全市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开展“三德”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宣讲和讲习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起点,按照中央、市委、最高检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抓好“三德”专题教育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加强政德建设;要深入开展讲习活动,要把讲习活动与落实市检察院提出的“1+5”法律监督新格局和“一点两面”新态势工作部署结合起来,抓出特色、抓出亮点,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武装;要围绕服务大局,坚持党建、队建、业务一体抓、融合抓,做到摆进去、讲出来、见成效,坚持不懈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杨洪梅

讲习所不仅给我们讲国家的好政策,还讲法律法规、家风家教、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太实用了!接下来我准备把家里的10多亩地用来栽种柠檬,有讲习员指导技术,我心里也有底了!尤其感觉参加讲习活动后,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

——潼南区梓潼街道五郎村村民 周南中

【支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徐川:

理论宣讲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是“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关键环节。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找对路”“摸对门”“定好位”“传好声”,关键在于处理好宣讲怎么讲与听众怎么听的关系。

处理好这对关系,需要宣讲者聚焦传播过程,有机弥合理论的严谨性表达和受众的普惠性需求。一要在话语转换上下功夫。科学的理论入脑入心离不开精彩的表达。作为理论传播者,不仅是“传声筒”,还是“放大器”,更是“调音器”,要让声音传得更响亮,调得更妥帖,听得更舒畅。这就需要将文本和学术话语转换为网言网语和方言俗语,用百姓话讲述万家事。二要在叙事方式上下功夫。坚持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找准切入点,提炼真善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听众从身边典型和朴实故事中领悟意义、感悟能量。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因事而化,让“大喇叭”变成“随身听”,让“黑板报”变成“朋友圈”,增强对听众的吸引力、感染力。三要在传播手段上下功夫。主动摒弃照本宣科、囫囵吞枣的宣讲弊病,实现传播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各种技术要素、艺术要素的跨界融合。借用美文、视频、歌曲、故事、物件等,借文说理,用图阐释,以物传意,让听众在喜闻乐见中产生政治认同、思想同振、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高庙讲习所潼南
基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红色精神的文创产品设计
高庙铁索桥
高庙文化与湘西地区文化自信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现实价值与运行机制研究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新时代农民 (市民) 讲习所工作大事记
高庙遗址高庙文化图案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