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泽兵
在通行的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中心是否突出一直是一个最为基本的衡量尺度。更有命题组专家指出,“今年的作文题中有‘阐明你的观点这样一句话,基本确定了要写论述类文章。好的论述类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有独特的思想和敏锐的见解”[1],更是将观点明确、中心突出的问题放在了评判一篇考场作文质量究竟何如的首要位置。但现实境遇是,很多考生在立意确定之后,不知道如何行文,更不知道如何让文章的论证紧密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以至于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常常还有跑题、偏题的危险。为此,本文将以可操作性为宗旨,借用相关高考例文,从形式、内容、事理等方面,阐述使得议论文中心突出的常见方式和技巧,以便切实提高考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从形式上点明中心
从形式上点明中心是议论文中心突出的第一重境界。所谓从形式上点明中心,是指在文章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上,尽可能陈述作者的主旨是什么,或赞扬,或批判,或表明某一个观点,使读者一望便知,便于掌握重点,抓住关键。善于从形式上点明中心的考生,所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广泛撒网、反复亮相,他会在开头点题,在结尾点题,在中间段落的段首或段尾点题,有时候连题目也不放过,直接将中心论点拿来作为题目使用。如笔者任教班级某位学生的一篇学生习作《把握今天》,中心观点是“把握今天”,开头、结尾和各中间段段首,都出现了“把握今天”这四个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只顾着从形式上点明中心,实质上却对论证中心命题毫无帮助,当然是极不可取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类似情况却在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
如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格调趣味看出人品》[2],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随后,考生在开头写道,“这个世上有许多著名的作者,他们的作品也都风格迥异,但他们的文章也将他们的人品与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首段就阐释了中心观点。在第二段开头,考生写道“正所谓‘言为心声”;在第五段开头,写道“文如其人,作者的一字一句就像是看到了他的本人”;第八段又是“言为心声,所以我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是一致的”;到第九段开头,写道“正所谓‘文如其人”;第十二段末尾再次点明中心,写道“所以,我认为格调趣味看出人品”。可以看出,这位考生有着明确的点明中心的意识,在考场写作中也有着自觉的努力,从形式上来看,他从标题、开头、中间段开头和结尾等文章关键处,都做到了点明文章中心。但这种从形式上点明中心的做法,较多地体现为相同观点的重复出现,如第二段、第八段都是“言为心声”,第五段、第九段都是“文如其人”,这四个自然段实际上所探讨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也就大大地凸显了这篇考场作文“积累不足”、“范围狭窄”的弊端。这种写作水平属于议论文中心突出的第一重境界,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阶段,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相同表述的反复出現,极易造成行文结构的啰嗦和笼统,影响了阅卷老师的观感,既不能丰富文章内容,也不能深化议论,进而导致文章整体说服力的不足。这篇考场作文最终得分41分,应当是评判公允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从形式上点明中心这种写作思路一无是处,退一万步来讲,哪怕考生拿着中心观点,在标题、开头、中间段和结尾反复提及,却至少保证了能让作文不走题。实事求是地说,这对于写作功底不好的同学来说,已经算是圆满地完成作文任务了。更何况,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形式上点明中心,也是考生应当具备的起码的写作意识,毕竟明确观点也好,深化议论也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标题、开头、中间段、结尾等的文字处理上来。
二、从内容上阐释中心
从内容上阐释中心是议论文中心突出的第二重境界。所谓从内容上阐释中心,是指中心观点明确以后,各个分论点或相关表述围绕中心命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读或阐释,从中心命题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所提炼出来的分论点或相关表述具有一种有机联系,而绝非从形式上点明中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中心命题雷同性的反复陈述。如201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除题目就是中心命题以外,作者在首段就开宗明义,明确指出“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在第二、三段中,则分别论述“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和“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从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入手,正反论证,得出“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的结论。内容清晰,富有条理,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了,一般考生要想像《且以作品论英雄》的作者一样,做到这般深入浅出,毕竟还不大现实。但我们可以删繁就简,指导学生尝试着从中心命题的相关基本面,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三个角度展开思考。“是什么”主要着眼于关于中心命题的本质属性的分析,“为什么”致力于追寻中心命题背后的原因或动力,“怎么办”考虑的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或手段。如这样一篇学生习作《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该生从“为什么”这个角度分析原因,得出“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的善良都能化解另一个人曾经的怨怼”“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的帮助都能缓解亲友内心的痛楚”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周围人们生命价值的参考”等分论点,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中心论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如网上流传甚广的2009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浙江根,精魂叶》,作者从“是什么”的角度开展属性分析,提炼出“浙江为根,黄宗羲便为叶”、“浙江为根,宁波帮便为叶”和“浙江为根,新文化运动便为叶”等三个分论点,不但言之凿凿,也算切中了要害,就很好地照应了“浙江根,精魂叶”这个中心命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哪一个角度展开论述,根据中心命题所提炼出来的相应分论点,都应当存在着一种有机联系。各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还可以是对比关系或因果关系,这些都是高中学生所熟悉的几种常见逻辑关系。一般来说,写作功底好的学生,非常善于将之运用到作文中去。如上文所提及到的学生习作《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三个分论点之间就是一种明显的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