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思”是忧愁的思绪吗

2018-11-30 09:26周掌胜蒋丹馨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1期

周掌胜 蒋丹馨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愁思出门啼”的“愁思”一词,大多数辞书释作“忧愁的思绪”,这种观点流行于世。拟运用训诂学理论和方法从古注、对文、异文、语法结构、文意五个方面详细考证,认定“愁思”属于同义复词,应释为“忧愁”。

关键词:愁思;忧愁;同义复词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这首长诗的字词释义尚存在一些争议,其中“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的“愁思”一词,课本未加注释,《辞源》则将“愁思”释为“忧愁的思绪”。将“思”释为“思绪”,是以今之通行义释之,那么,“忧思”是忧愁的思绪吗?显然不正确。这儿的“思”就是“愁”的意思,“思”与“愁”同义,“愁思”为同义复词,宜释为“忧愁”。语言是发展的,词汇和词义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消失,因而仅用今义来推测或强释古汉语字词,容易造成误解。下面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古注、对文、异文、语法结构、文意五个方面对“愁思”的释义加以辨正。

查阅历代文献,可知《孔雀东南飞》中的“愁思出门啼”的 “思”字,古有“悲”义。《尔雅·释诂》:“悠、伤、忧,思也。”悠者,《秦风·渭阳》云:“悠悠我思。”毛传:“悠悠,忧也。”伤者,《周南·卷耳》云:“维以不永伤。”忧者,忧愁也。因而“思”有“忧”“伤”之义。李善注《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实感物化”也说:“思,悲也。”《乐府诗集·长歌行》:“远望使心思,游子戀所生”及曹植《幽思赋》:“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弦”中的“思”均为“悲伤、哀愁”义。

根据训诂学“对文”的知识,也能帮助解释“思”的古义。张说《南中别陈七李十》:“画鹢愁南海,离驹思北风。”“愁”“思”对文,则“思”有“愁”义。除了“愁”之外,“思”也与“悲”“哀”等字为对文,如《淮南子·缪称篇》:“春女思,秋士悲。”此句中“思”“悲”处在相同的结构位置,为对文,则“思”与“悲”同义。成公绥《啸赋》:“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思”“哀”对文,则“思”即是“哀”。凡此,用训诂学的“对文”知识便足以证明“思”字古有“愁”“悲”“哀”之义。

此外,在文字流传过程中,常出现“异文”现象,《汉语大词典》解释“异文”曰:“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因此,“异文”往往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据《全唐诗》记载,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思”一作“愁”。李白《天马歌》:“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悲”一作“思”。显然,“思”古有“愁”“悲”义。

“思”既有“愁”“悲”“哀”之义,则常常与它们构成同义复词,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同义复词“愁思”。例如宋玉《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曹植《赠王粲诗》:“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杜甫《喜达行在所之二》:“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可见,“愁思”作为同义复词出现,当释为“忧愁”。“思”与“哀”也可以构成同义复词 “哀思”,例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一句中,有注云:“哀思,哀念。”郭在贻先生认为此处以“思念”之义释“思”字是错误的。“哀思”与“哭泣”相对成文,都是同义复词,因而“思”也是“哀”的意思。综上可证,“思”有“愁”的意思,且常与“愁”构成同义复词“愁思”出现在诗文中,应释为“忧愁”。

从结构上考虑,“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一句中,“愁思”应为作情态状语的形容词,是用来具体说明怎么“出门啼”的,与前句同为状语的“晻晻”相同。若将“愁思”释为“忧愁的思绪”,则为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名词性短语,与“晻晻”词性不同,无法修饰“出门啼”。因此,将“愁思”视作形容词,释为“忧愁”,既能修饰“出门啼”,又符合语言的结构规律。

最后来看文意。在阅读古籍遇到疑难字词时,可以通过回到文章本身,从上下文入手,从文意出发,将那些疑难词语的意思破解出来。《孔雀东南飞》中,被婆婆赶回娘家的兰芝在哥哥的逼迫下不得不答应了与太守公子的婚事。结婚前一天,母亲对还没做好衣裳的兰芝高声呵斥,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而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做完嫁衣后,外面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一想到明天要出嫁,兰芝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伤,只得满怀忧愁地跑出家门伤心哭泣。“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很显然,结合上文,“愁思”释为“忧愁”才能切合文意。

“思”字的古义“愁”“悲”“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这也导致许多注家为“思”字的今义所惑。如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是这样注解“思”字的:“思绪,名词。这里指愁思。”这显然是昧于“思”的古义而致。笔者翻阅最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发现,目前课本已将“思”的注释改为“悲、伤”,这无疑是正确的。

综上,《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中的“愁思”一词,若以今之通行义“忧愁的思绪”来解释,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我们从古注、对文、异文、语法结构、文意等多方面证实了“思”有“愁”“悲”“哀”的古义,因此,“愁思”作为同义复词,宜释为“忧愁”。现行中学课本及不少参考书都没有注解“愁思”一词,但因“愁思”之“思”取自古义,极易引起学生误解,因而课本有必要将“愁思”注为“忧愁”,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语词。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郭在贻.训诂丛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周掌胜(1962—),男,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研方向为训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