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胜青
【摘要】随着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应该如何改革,以适应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务。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评价体系是检验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本文旨在以ERP沙盘实训课程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目前该课程在表现性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类院校商科类学生课程评价的量表体系,形成一套可以直接使用的课程评价标准。以期完善对本课程评价的结构体系,同时希望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评价有所影响。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ERP沙盘实训 应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程改革成效的评价依然会与传统的高校课程评估存在矛盾。高校课程改革方案是否行之有效,除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外,急需第三方机构给出公允的结论。甚至有的课程,可能只停留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方案落地的困难,在课程评价方面仍然是试卷和成绩分数的老办法。
ERP沙盘实训课程是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课程的一种,其属于商科类实验课程,重过程、重操作和难量化的特点是该实验课程共同的特点。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应用型维度的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解决某门专业课程知识的有针对性的应用问题;有的实验课程是单独的一门课程,需要考察学生对于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将实验过程细分为几个考核点,并给予层次性的量化,同时辅以团队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多维度评价,让实验课程考核过程化、量化,减少团队中“搭便车”行为,真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理论基础
表现性评价是教育测量专家针对以多项选择测验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弊端提出来的。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提出,即“表现性评定是测量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是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基于真实学习情境下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基于团队组建形式的讨论和交流过后的结果评价更有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智力差异是真实存在的,要通过多元化的立体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是实习的单位等。
二、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Gary D.Borich和Martin L.Tombari认为,第一,表现性评价既是活动又是测验;第二,表现性评价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验;第三,表现性评价既测量学习结果又评价学习过程;第四,表现性评价可以嵌入在课堂活动中;第五,表现性评价能评价社会技能;第六,不是所有的表现性评价都是真实性评价。Finch.F.L和Dost Macia A认为表现性评价测试分为纸笔测验式、模拟情境式和真实情境式的评价。Albert Oosterhof认为表现性评价可以采用分项评价和总体评价两种方式。我国目前尚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形成,基本的研究论文都是建立在国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三、研究思路
基于ERP沙盘实训课程对目前该课程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进行以学生和教师为对象的调查,发现该课程在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法。
四、研究设计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为核心,结合ERP沙盘课程重实践、过程化和难评价的特点进行调查,而后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选取了教授ERP沙盘课程的31名教师和242名开设过本课程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273份调查问卷。
研究结果:PTA量表,该量表是由美国教师Barbara E.Wal-voord和Virginia Johnson Anderson及其同事共同开发的一种评价开放性作业和表现性作业的评分工具。
五、ERP沙盘实训课程表现性评价现状调查
从该课程表现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45.16%的教师认为表现性评价的随意性太大,没有很好的量化评价标准;59.456%的学生认为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老师根本无法兼顾整个班级的评价工作。
从该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呈现方式来看,70.97%的教师采用分数的方式呈现61.29%的教师采用排名的方式呈现,学生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结合第一个调查的问题,如若没有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评价体系或者评分标准,教师的分数又是从何而来?
从该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来看,93.55%的教师采用要求学生对自己团队的经营情况总结说明的方式评价,80.65%的教师采用撰写团队和岗位经营总结的方式评价,学生统计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经营情况的总结的时间节点是发生在经营结果之后,基本违背了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的过程评价的核心思想。
从该课程教师表现性评价任务来源来看,48.39%的教师均是对现有表现性任务的改编,仅有29.03%的教师自己设计了表现性任务,可见,对于目前的表现性评价革新程度不够,也未按照表现性评价体系进行有效评价。
从该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表现手段来看,100%的教师和93.25%学生均选择了课堂观察及平时表现和经营结果及岗位排名选项,课堂表现是最难量化的指标,经营结果是团队行为并不能代表学生个人行为,岗位排名也存在难量化的问题。可见,整体的评价模糊性较强。
从该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效果来看,80.65%的教师和78.38%的学生认为基本成功和有一些影响力,还有教师和学生认为不太成功和基本无影响,可见,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效果差强人意。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公开在课堂上进行可以记录和量化的评价频度74.32%的学生认为只是偶尔进行了评价,如何可以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综上,本文通过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该课程评价的频度、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标准等视角全面进行了统计,从结果来看,完全证明了该课程目前表现性评价实施频度较低、评价标准较为模糊、过程性评价较弱和评价效果较为不显著等特点。
六、表现性评价在ERP沙盘实训课程中应用的设计
针对ERP沙盘实训课程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表现性评价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法,针对该课程特点,设计了PTA量表。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过程性考核的特點,将每年的经营任务细化到每个岗位,让岗位的任务可量化,可排名;同时,使评价标准更为准确、具体,让教师可操作。按照多元智能化理论,该量表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评价构成,有利于更加公允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课程的评价上,每一年每位同学一张量表,在学生实验实施过程中予以考核,六年结束后有完整的成绩记录,即可生成过程考核成绩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公平性,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程财务数据分析和点评。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ERP沙盘实训课程全程实训、虚拟真实业务环境、过程化考核等特点设计了PTA表现性评价量表,希望能够在本科高校实践课程的表现性评价方面有所尝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美]Gary D.Borioh Martin L.Tombari中小学教育[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目标分解与表现性评价应用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7).
[3]周文叶.超越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机[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4]牛楠楠.“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评价与测量,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