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课堂讲授方式单一化、课堂教学评价窄浅化、课堂教学反思形式化等问题。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教学方法故步自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学校和教师合作,丰富课堂讲授方式;掌握教学评价技巧,促进教学评价深刻化;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提高教学反思质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原因;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B01,B0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062-01
一、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讲授方式单一化
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采用单向性、口头式信息传递的方式来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而这种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讲授方式相对于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讲授方式来说较为单一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自讲授。二是讲授语言缺乏感染力,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不起兴趣。
(二)课堂教学评价窄浅化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回答或讨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给予回应和评定,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因此,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大有裨益。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呈现出窄浅化的趋势:首先表现为评定封闭化,即针对一些新颖的问题和具有思考性的讨论结果和回答,大多数的小学教师不会就此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会就此掠过;其次表现为回应简单化,即教师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经常予以肯定或否定的简单回应,没有就此进行即时性、深层次、高水平的总结和评价。
(三)课堂教学反思形式化
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不足等进行自我检讨和思考。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积累教学机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优化师生双向互动质量。但目前大部分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没有对教学反思形成足够的重视,更未将反思的真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总是对其持有一种应付的态度,即他们大多数因种种原因未在每节课后及时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心得,而是在學校检查即将到来之际突击完成,这种在形式上完成教学反思而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传统教学理念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到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所持有的传统的观念、态度和信仰,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学生识记知识为主要目的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等的进步和发展使得教育不断发生变革,新课改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已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人们血液和骨子里,全面、高质量地实施新课改还是相对困难的。
(二)教师教学方法故步自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打开世界大门向各国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虽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在现实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学校领导来听课或上级领导来视察时,小学教师就会运用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或原则来授课,当检查一结束,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老模式,即师授学听、教学统一化、课堂氛围枯燥等。这种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求创新的教学现象在公立小学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公立学校的教师有编制有保障,工作稳定,较私立学校的教师来说竞争性较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定势思维的影响,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路径
(一)加强学校和教师合作,丰富课堂讲授方式
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不断丰富课堂讲授方式。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丰富教师课堂讲授方式提供了途径,教师可通过网络媒体等进行在线学习,通过观看公开课或优质课等使教师了解到许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效的、多样的课堂讲授方式。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围绕“课堂讲授方式”这一主题定期组织教师们将自己所学到的、新颖的且行之有效的讲授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形成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我讲授能力的良好氛围。
(二)掌握教学评价技巧,促进教学评价深刻化
高质量、深刻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而随意性、窄浅化的教学评价不仅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而且更易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人格品质。因此,提高教学评价质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要对学生做出好、是、对或不好、不是、不对等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而要具体细化地说出学生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对学生谈到的具有新颖性、教育性或陌生性的知识和问题,教师不要因赶课堂进度或学习课本内容而就此一笔代过,可在下课几分钟前或课下让学生们交流讨论,下次上课前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三)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提高教学反思质量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去教学反思形式化,提高教学反思质量,学校可通过组织与教学反思相关的活动,如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反思演讲比赛、教学反思笔记展示评比等,来敦促教师及时完成教学反思、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教学反思的目的、方法、作用和意义。再者,学校要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监督检查力度,将教学反思的数量和质量与教师绩效考核成绩相挂钩,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50.
作者简介:郑涵文,女,汉族,烟台市芝罘区,在校生,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