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湖北长阳天坑

2018-11-30 06:16税晓洁
中国三峡 2018年11期
关键词:长阳坑底清江

航拍湖北长阳千丈井天坑。

湖北长阳县千丈坑村一组村民周信满家,湖北长阳县大堰乡。

闻知我在采访“天坑”,宜昌探险家徐晓光告诉我,前不久他们在鄂西清江生态考察时,发现了几处疑似天坑,希望我能够去看一看。

我匆匆赶回湖北,第二天中午11点多,我们就站在了大堰乡千丈坑村的一个疑似“天坑”旁。天坑的边缘,就在一户人家的屋后几米远的地方,坑边看起来很陡,竖立上来的树木挡住视线。视野最开阔的地方是农户的茶园田埂上,我用新买的激光测距仪测量,对准最陡的一面崖壁实测宽度为299米。仪器显示海拔387米。

千丈坑村一组村民周信满说,有条小路能够下到天坑里面,他带着我们沿路而下。天坑底部比较平坦,我找了一处开阔地从东南的路边到西北方向实测,宽度为229米。天坑底部有一道道平行的深沟,我正奇怪是怎么回事?周信满说,这是前些年包产到户分到各家留下的标记。以前还有人种,这几年荒了。

我们跟着周信满来到最显眼的那面陡崖底部的一个水潭边,我向上直着测了一下,到陡崖顶端一棵大树下的距离,为130米。换算下来,这面陡崖的高度应该已经超过100米了。

除了几米见方的一个水潭,天坑底部全被茂密的杂草和灌木笼罩。周信满说:天坑里的水都跑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洞里了,那里建有一个水电站。我们开车绕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河边,找到了电站入水口的两个溶洞,实测海拔165米。

电站出水汇入一条小河,流入清江。清江贯穿长阳县境,最低处海拔不足百米。这样看来,形成天坑的条件是具备的。

大堰乡就在清江边,却异常缺水,周信满说:整个长阳县数大堰乡缺水,大家都说,这里就像一个倒插的莲藕,水都漏光了。

实地转悠在这个疑似天坑边才发现,林木茂密,地形复杂,要想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看清天坑全貌,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转到坑旁边周信满的岳母许娣菊家,我们闲聊说,这里叫千丈坑,看起来并不很深嘛!老人说,别看现在不很深,以前谁知道呢?她说,她嫁到这里三十多年,眼看着天坑就淤积了起码半人高。

转来转去,汗流浃背,徐晓光说,干脆,航拍一下吧。一通电话,谈了一个最低的朋友价,下午五点多,当过特种兵的飞行高手李伟就带着单人动力伞从200公里外的宜昌市区赶到了现场。

航拍顺利完成,送走李伟,我们根据《长阳县志》的记载继续天坑之旅。这个千丈坑,本是计划外的旅程,县志并未记载这个地方。吸引我们的是县志的如下记载:

地质漏斗人家,湖北长阳县。

龙坑。位于鸭子口区峰岩乡。因地陷形成两坑,坑陷数百米,两坑底部贯通,南汊溪伏流过此,名“三现水”。

大天坑。位于渔峡口镇北高丘,深百米,广6000平方米,中积水,常有野鸬鹚栖息。北坡竹木茂盛,附近又有小天坑一口,深莫测。

天坑窝。位于鸭子口区峰岩乡大水田,深2000米,中有农户居住。

我们首先就近寻找“天坑窝”。行政区划变动,峰岩乡已经成为大堰乡的一个村。走到蔡家坪村一组,车子停在一户农家门前问路,一听我们是找天坑,便带我们去看,此人名叫张先华。他说的天坑很近,其实就在他们家屋后,几分钟就到。他们家其实拥有半个天坑,天坑两边的山林,分属他和另一户村民所有。

天坑却是很难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子,四周全被灌丛和树木笼罩,依稀能看清楚是个圆筒状。转了一圈,我也没找到一个能测量数据的地方,只能大致估算直径约三五十米的样子。深度更是问题,陡且林木笼罩,根本看不到底。只好扔石头,石头却很不好找,张先华说,这个天坑的名字就叫“响天坑”。闲着没事的时候,大家就往里面扔石头玩,这周围的石头都被扔光了。有人扔过的石头,能响半支烟的工夫。我们试验的结果是,大大小小一段乱扔,有的能响十几秒,有的能响半分钟。

长阳民风纯朴,张先华不知道“天坑窝”,但他在峰岩村那边有朋友,当场电话联系,怕我们走岔路,干脆就当起了我们的向导。十多公里后,到了峰岩村一组,张先华的朋友覃鸿章,问了很多老人,没有打听到“天坑窝”在哪里,却问到了一个“万人坑”。

万人坑,在峰岩村二组,一条乡村公路能通到底部的村庄。仔细观察,四周全被或陡或缓山崖封闭。村庄有9户人家,最深处的人家房屋旁,有一个圆筒状的陷坑,同样是不知深浅。当地人称的“万人坑”,指的就是这里。

张先华和覃鸿章继续带我们去找龙坑,这个地方很好找,就在嵩水坪村的旁边,村村通的水泥路把旱坑和水坑分隔开来。旱坑较小较圆,里面全是林木,看不出究竟。水洞呈狭长型。公路沿水洞边而过,公路边有钢丝绳绑着的木头架,一问,竟然是修公路的时候,从坑里取沙的装置。依稀有路可以下到坑底,先走之字形,接着是顺一条很陡的河床而下。林木茂密,视线一直很差,无法测量。走到河床拐弯的一个台地,看到原来他们采集的沙子,来自洞壁中部的一个巨洞。流沙量颇大,从洞口一直堆到坑底,有几十米高。流沙的洞口,正在旱洞的方向,看来县志中两洞相通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走到这里就再也没有路了,坑里的温度也要比上面高很多,汗水淹没眼睛,我耐着性子用仪器测了一下海拔,286米。我在上面公路测的数据是365米。这说明我们并未下到坑底,这样判断,这个龙坑水坑的高度,按公路这边的最低点算,也在百米以上。

往回爬的半路上,覃鸿章说:你们要找的就是这样的东西啊,那我告诉你们,别的地方先不用找了,我见过的最大的一个在龙潭坪,叫“地狱坑”。宽、深都有几里地,里面还住过人家。前几年,看到里面人家的屋墙还在的。你们现在去,没准还看得见。

“地狱坑”果然很大,从“地狱坑”一侧,走到对面的人家,我们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根据能够测到的数据和经验分析,巨坑的口径应该是超过一公里。环绕巨坑的山腰住着几十户人家,对面坑边是一块台地,走进去看了看,里面别有洞天,套着好几个小漏斗。石灰岩边有土的地方都种着庄稼,景色很美。

这个“巨坑”究竟叫什么名字,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准确答案。当地有人很肯定地说叫“地狱坑”。而另一些人说叫“第一坑”,第一大坑嘛!在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低坑”。

有人推荐我们去看张台村四组的“硝坑”,我们跑了二三十公里去看了,和“地狱坑”类似,周边的山更大,看起来也是四面封闭的一个空间,难以找到可以测量的位置。坑底照例有洞,叫迷水洞,70岁的村民王叶泉说,曾经有人在里面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蹚出个究竟。

“硝坑”附近的公路边,也有几十米口径的圆筒状塌陷坑,同样南边深浅。

长阳的几个大坑看下来,总体感受是植被比贵州更加茂密,后期覆盖也要强烈很多。这大约与其所处的位置和气候有关。清江水系发育,支流流短坡陡,整个水系呈树枝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20毫米,年水面蒸发量约690毫米。特别是清江中下游的五峰、长阳一带为长江流域主要暴雨区之一。

猜你喜欢
长阳坑底清江
张文胜《清江帆影》
天坑坐井观天
省“616”工程对口支援长阳专题办公会召开
两只螃蟹
203A北京普光天泓科贸有限公司/苏州长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流域映像
清江引
鱼跃清江 广场舞
2016长阳音乐节工作协调会召开
清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