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范穹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至心心理工作室咨询师 林 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汤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专业硕士 陈香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张琳 妈咪爱赞助支持/至心心理工作室
新闻回放
2013年9月13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叱咤歌坛的一代天后王菲平静地对外宣布结束婚姻。无数网友唏嘘慨叹:这对在公众眼里恩爱有加的模范夫妻,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怎么会就这样霎时幻灭了?我们无意八卦明星的隐私,只是觉得惋惜,孩子怎么办?
就在第二天下午,又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与丈夫感情不和,不堪忍受丈夫家暴,竟然要抱着2岁的儿子从14楼跳下。虽然最终被劝服,可孩子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中。我们又不禁要问,大人的愤怒,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当婚姻亮起红灯,是否继续婚姻、如何抉择、选择通过其他形式维持婚姻等都是大人的责任,但如何让因父母问题伤害孩子的悲剧不再上演,如何不让孩子成为婚姻危机中的牺牲品和替罪羊,我们,是否真的认真考虑过?
本期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深度剖析当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式婚姻”模式,运用科学心理学的知识认识自己和婚姻,尽己所能,给孩子一个安全、受保护的成长空间。
或许,你们都认为孩子还小,吵架是成人之间的事,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但从公众人物到我们身边的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不难看出,在婚姻冲突中,许多孩子成为被父母利用来攻击对方的工具,成为父母“无心”制造的最直接受害者。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婚姻问题屡见不鲜。其实,夫妻双方理智上都明白,婚姻不幸会给孩子带来阴影,但是能够带来怎样的阴影许多人或许并不真正知道,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这个问题。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难免出现冲突和争执。大人吵架虽然看眼来小事一桩,但在孩子的眼里,却并不是那样。心理机构随机调查了数百位家长,看看有多少夫妻在婚姻中会在乎孩子的感受和心理。
从6个简单的问题当中,我们发现,在负面情绪的控制下,夫妻双方容易发生以下几个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对孩子心理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夫妻吵架,孩子会看见爸爸妈妈两个巨大的自我在自己面前针锋相对。这样的父母,往往活得很真实、很自我,优点可能表现为“直接”“直爽”,但缺点也许是完全顾不上孩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为“我”的情绪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理智上会讨厌父母的这些行为,但生活中却会不可避免地强迫性重复,性格中也会带有暴力倾向,还有不自信、多疑、内疚。在成人之后的生活中,可能会在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上有障碍,从而带来社交能力上的缺陷。
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和成年人相比,但孩子的感知能力并不亚于成人,甚至更加敏锐,尤其是对于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一点点“不正常”都会感知到。
在冷暴力的家庭环境里,孩子生活在一种假装当中,父母假装风平浪静,孩子要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孩子体验着这种带着面具的爱,很容易培养出异常敏感、易怒的性格,因为他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也很难相信他人。
调查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孩子被当做出气筒的情形比较普遍。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如果受到了过于严重的惩罚,他的感情会由害怕、委屈逐渐发展为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够好、不值得爸爸妈妈爱我”类似这样的怀疑也许会生长在孩子的心中。这样的情绪一旦滋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卑、自责情绪或许会给他带来很多的障碍。
平时,孩子头顶那片提供保护的天空是由爸爸和妈妈共同支撑的,当一方在孩子面前控诉另一方,孩子的内心会受到强烈的冲突。因为无论父母怎样,孩子一定会同时依恋着爸爸妈妈。
出于双方都爱的本能,有的孩子也许会对被控诉的那一方产生同情,从而更靠近那一方,对控诉的这一方产生排斥。而有的孩子或许出于对双方的理解,懂事地在僵冷的关系中充当一个调节者,孩子的自我和天性被压抑进去了,他所做的,只是顺从父母,努力维护家庭的和平。
“不要你了”,可以理解为父母利用孩子会拿恐吓当真这一点,让孩子迅速地乖乖就范,这是很残忍的。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安全的依恋,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信任都是由这个依恋关系中生长出来的。
恐吓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不安和恐惧,并且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不信任的种子,成长到未来,孩子会比较容易对世界,对身边的人都不信任。除此之外,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青春期叛逆,很可能就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内心就生长着对父母的不信任。
抽烟、喝酒、说丧气话,这些都是成人世界里用来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有时候孩子并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但能感觉到爸爸妈妈不高兴了,也能感受到家里沉闷压抑的气氛。
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不能正常地表达需要、表达爱,也不敢玩耍,孩子的天性往往没办法得到发挥。另一方面,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里的消沉元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当中,消极、悲观的认知也会占据孩子的心。
宝宝越小,越容易成为父母婚姻问题的“替罪羊”。这是因为,宝宝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与爸爸妈妈渐行渐远的过程。也就是说,宝宝越小,越与爸爸妈妈在心理上是一体的,爸爸妈妈在宝宝感知范围内的任何情绪、行为都会被宝宝当做是自己的一部分,成为构筑自己人格、情绪、行为模式的原材料。
因此,当父母的婚姻亮起红灯,从宝宝成长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不是父母婚姻的结局如何,而是父母在处理婚姻问题中对自己、对伴侣、对宝宝的态度如何?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逐渐建立起一种意识,即自己的情绪、行为会对宝宝带来巨大伤害的爸爸妈妈来说,如何弥补这种伤害更为重要。
这并不是鼓励父母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一旦升起,即使我们可以把情绪压制下去,但是敏感的宝宝也能感觉得到。如果爸爸妈妈不跟他解释清楚,宝宝就有下意识的不安全感。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现在有些不舒服、不高兴,其实每个人都有不舒服、不高兴的时候,比如宝宝也会有哭闹、发脾气的时候。
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当着宝宝吵架了,也不要自责,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向宝宝解释和道歉。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刚才爸爸妈妈吵架了,把宝宝吓着了,爸爸妈妈觉得很抱歉。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爸爸妈妈有自己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不是宝宝的错”。宝宝越小,越倾向于把身边所有事的发生,归结到自己身上,因此强调不是宝宝的错、与宝宝没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因为情感问题,父母必须分开,最重要的是要向宝宝传递这样的信息——“尽管因为爸爸妈妈自己的问题,爸爸妈妈现在不住在一起了,但是爸爸永远会是宝宝的爸爸,妈妈也永远是宝宝的妈妈,我们仍然是一家人,会一起爱着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