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对外传播的价值、优势、问题与对策
——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

2018-11-30 02:52邵明伟
传媒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汉语语言分析

文/邵明伟

书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

作者:张德瑞 孔雪梅 贾涵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定价:38.00元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充分发挥对外传播的优势,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条件。但是,面对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不平衡状态,从根本上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了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推动力。为此,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策略。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贾涵副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17年出版。该书以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重点,从语言学、传播学等角度入手,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传播历史、传播价值等,并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主体、形式、模式、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该书共六章,分别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和价值,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形式、模式和个案研究,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势和有利因素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优化策略分析。该书是当前研究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学术著作,对推动我国对外传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重点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和价值。作者从语言传播入手,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在作者看来,语言传播是民族之间接触、交流和碰撞的方式之一,当前国际上语言的传播可以分为语言扩散和语言交际两个路径。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一种语言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因而语言传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可以发现,所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就是以汉语为载体进行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事实上,这种活动在中国古已有之,如隋唐时期的遣唐使,元朝伴随着疆域扩张的文化传播,以及如今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汉语文化的传播等。这些对外传播,通常是通过诸如宗教、战争、移民、贸易等方式实现的,而当前中国的汉语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是通过经济的发展而实现的,正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走出去”,实现了汉语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汉语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经济价值。一方面,经济是汉语文化对外传播的动因;另一方面,汉语文化对外传播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它还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如作为国家发展理念,它具有推动“和谐世界”、实现世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实现与别国民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增强双方的了解,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此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激发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提升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因此,无论是从历史动因,还是从现实价值来看,推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汉语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能够在汉语研究过程中为寻找语言共性、语言普遍规律、语言对比研究提供借鉴,也能够影响到语言教学过程中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流派。同时,作者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认为文化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构成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因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汉语不仅承载着汉语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此外,作者也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因而重点在于关注传播要素、基本原则和国际观。为此,作者分析了语言传播需求、语言国际传播价值、积极的传播态度与措施以及语言传播的物质基础这四个要素,认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也需要遵循促进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平等互惠友谊第一、满足需求、科学发展的五个原则,树立全球观、和谐世界观、国家平等观、多元文化观和语言平等观等观念,推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此外,作者还从跨文化交际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为后面的研究做了铺垫。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形式、模式等,并提供了个案分析,使研究具有可借鉴性。作者认为,当前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尽管各国政府依然是最基本的语言传播主体,但是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开始从一元向多元转变,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成了传播的主体且进行着传播活动。同时,作者从传播受体(受众)所处的环境出发,将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分为目的语环境下的传播和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传播两种重要的不同传播类型下的体现。在传播形式上,作者将当前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形式分为设置传播机构的传播、开发汉语测试的传播、组织汉语教学的传播、进行资质资格培训、制定相关标准、开展教材研发、利用媒体和开展文化交流等重要形式。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汉语文化对外传播的模式,认为依托非语言因素的传播(如古代丝绸之路)、海外移民的自然传播和当前“一带一路”的院企合作模式是构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模式。这一部分,作者还对澳大利亚和泰国汉语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为汉语文化在国际上其他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第四章分析了当前中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如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政府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作者分别从决策、组织者视角和施教、受教者视角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主客体在传播中的有利因素。同时,作者也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如教材、教法和大众传播的作用等,为优化传播媒介提供了参考。

在分析了优势条件后,作者在第五章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当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语言环境问题,如汉语的国际地位不高、尚不具备“全球性语言”的特征、与作为全球性语言的英语差距较大等。同时,汉语也存在内部问题,如母语保护意识不足、国内语言规范意识不足等。语言外部环境问题和汉语内部的问题都影响着其健康发展和对外传播。此外,在传播的主客体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就传播主体层面而言,存在语言宏观政策规划不足、资金的投放和管理分配不合理、传播机构多头管理、推广传播过程主观化和单方化等问题。就传播客体层面而言,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易受到语言保护主义的影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华文化侵略等不实言论,给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加了文化障碍。

对此,作者在第六章明确提出了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认为在传播主体层面,需要加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处理好国内语言文化建设和国际传播的关系,加强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制度的建设和立法保障;平衡资金支持、协助传播机构拓展资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传播机构要分工合作、多头并进,提高传播效率等。同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加强与接受国之间的互动合作,积极拓展与当地政府之间、教育机构之间的渠道,提升传播力。另外,还要改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播媒介,提升教材的认可度,增强文化贴近性;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兴媒介技术拓展媒介渠道,提升传播媒介的影响力。

该书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与价值入手,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作者引入澳大利亚、泰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汉语文化传播的案例,供读者借鉴,也为进一步推动和增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汉语语言分析
学汉语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