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蔚 翟晶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指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 突出于宫腔,仅为黏膜层覆盖。该类型的子宫肌瘤又因为肌瘤所处位置和子宫壁的关系不同而分成了黏膜下子宫肌瘤0型、Ⅰ型、Ⅱ型。0型指带蒂的黏膜下子宫肌瘤, 一般不会出现肌层扩展的情况;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在50%以内;Ⅱ型则是瘤体向肌层扩展在50%以上[1,2]。对于0型、Ⅰ型的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宫腔镜电切术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 对于较大的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在进行宫腔镜切除时基本上都是分期进行手术, 在实际中, 很多治疗都是通过经腹手术完成的[3]。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宫腔镜治疗患者恢复快, 创伤小, 疗效较为显著。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72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给予开腹手术治疗以及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探究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贤料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6例。实验组年龄27~45岁, 平均年龄(33.2±5.2)岁;10例患者肌瘤直径>50 mm;均已完成生育。对照组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33.2±5.5)岁;7例患者肌瘤直径>50 mm;其中已生育患者30例, 未生育患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肌瘤为单发, 直径在3~8 cm, 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确认瘤体向宫腔内凸<50%。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子宫内膜及宫颈恶性肿瘤, 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常规术前检查, 全身麻醉后进行开腹肌瘤核除术, 术中使用止血带, 注射垂体后叶素减少出血, 肌瘤剥除后使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子宫,若穿透内膜,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 实验组 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若肌瘤直径>5 cm, 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 并将患者血红蛋白(Hb)提高至90 g/L后方实施手术。术前晚使用海藻棒扩张宫颈。全身麻醉, 使用针状电极在宫腔内突出的肌瘤表面(黏膜面)划开黏膜暴露肌瘤的包膜,同时静脉点滴缩宫素促进肌瘤向宫腔进一步突出, 然后换用环状电极, 在肌瘤的表面逐渐切割, 直至切净肌瘤, 尽量不要伤及周围正常子宫内膜。整个宫腔镜手术过程中, 使用B超密切监测、指导操作, 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子宫穿孔或肌瘤漏切的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实验组 36 65.73±24.60a 51.41±15.52a 9.46±7.69a 4.98±1.60a对照组 36 89.47±36.54 103.72±25.61 30.64±1.59 8.36±2.43 t 3.234 10.481 16.183 6.970 P<0.05 <0.05 <0.05 <0.05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比较高, 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继发贫血,甚至重度贫血[4,5]。临床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肌层完全切开, 子宫瘢痕形成, 对今后妊娠有较大影响, 术后盆腔形成粘连, 再次手术副损伤机会增加[6,7]。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可清晰看到肌瘤的大小、供血情况, 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手术创伤小,出血少, 患者术后恢复快, 是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方案[8]。对72例患者分组治疗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宫腔镜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手术治疗, 临床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
宫腔镜手术治疗肌瘤直径较大的黏膜下子宫肌瘤会出现大出血以及切除不完全等问题, 为减少手术并发症, 应选择肌瘤单发、<5 cm、突出宫腔>50%者较易成功, >5 cm者术前应用GnRH-α缩小肌瘤后再行手术。手术操作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进行, 术中操作轻柔, 超声监护下操作, 以防严重并发症。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选择宫腔镜手术治疗时,术前一定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包括肌瘤向肌层扩展的深度, 肌瘤边缘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肌瘤的大小及患者自身情况不同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需B超密切监控以保证手术安全, 减少子宫穿孔发生率[9,10]。
综上所述, 宫腔镜手术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恢复快, 创伤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