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的临床效果

2018-11-30 11:57张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衰通气心肌梗死

张丽

【关健词】 机械通气;心肌梗死;左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在临床中比较多见, 患者的病情比较急, 风险度高, 死亡率高[1]。严重的患者临床中会出现低氧血症以及血流动力学不足的情况, 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常规药物无法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医学者研究发现, 机械通气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2]。此次根据本院接收的39例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患者开展分析研究, 对患者的临床机械通气情况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39例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1例, 女18例;年龄最小53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71.6±2.8)岁;平均发病时间(9.6±2.4)h。

1.2 治疗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首先全部接受基础性治疗, 包括吸氧、抗血小板、溶栓以及卧床休息等, 基础治疗完成后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科学有效的选用面罩或者鼻罩, 同时对其进行固定, S/T模式, 所吸入的氧气浓度控制在65%~75%,吸气压力从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开始, 同时有层次的递增, 严格分析患者的基本症状、呼吸数值以及动脉气血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SaO2>90%的情况下, 其RR要减至25次/min。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SaO2、SBP、HR、RR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9例患者治疗24 h后的PaO2、PaCO2、SaO2、SBP、HR、RR 分别为 (96.47±4.71)mm Hg、(36.32±3.28)mm Hg、(95.63±5.15)%、(120.10±10.21)mm Hg、(85.55±61.19)次 /min、(18.52±1.12)次/min, 均优于治疗前的(64.56±7.56)mm Hg、(40.33±4.10)mm Hg、(85.35±3.15)%、(158.68±12.56)mm Hg、(115.19±11.42)次/min、(32.14±2.14)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9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39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指标 治疗前 治疗24 h后PaO2(mm Hg) 64.56±7.56 96.47±4.71a PaCO2(mm Hg) 40.33±4.10 36.32±3.28a SaO2(%) 85.35±3.15 95.63±5.15a SBP(mm Hg) 158.68±12.56 120.10±10.21a HR(次 /min) 115.19±11.42 85.55±61.19a RR(次 /min) 32.14±2.14 18.52±1.12a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是比较多见的一类危急症状, 患者因为冠状动脉闭塞而导致发病, 心肌血流灌注中断, 导致了持续性心肌梗死缺血缺氧坏死, 患者的左心室SBP功能受到了影响, 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变化, 患者的病变程度比较严重, 梗死部位和范围对病程有直接影响[3-6]。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 尤其是左心室心肌梗死患者, 会有严重的左心功能损伤情况, 导致左心衰, 因此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7,8],所以, 临床中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开展积极的救治。

一般来说, 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互相会造成影响, 心肌缺血和缺氧性坏死出现后, 患者的左心功能会受到损伤, 血流动力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肺间质和肺泡的液体数量增加, 导致了水肿的发生, 肺动脉压上升, 肺通气阻力增加,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功能会有影响,血氧状态发生异常情况, 引起了低氧血症, 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的恶化, 导致患者的体内恶性循环, 加重病情, 并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救治时, 除了要使用强心、扩血管、利尿等治疗措施外还需要使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9,10]。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是使用吸氧面罩以及呼吸机, 为患者进行氧气输送, 纠正患者的心肌缺氧状态。无创正压通气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模式, 使用口鼻面罩给氧, 不需要气管插管治疗,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 能够让患者的肺内保持正压, 降低了毛细血管渗出, 对患者的肺功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让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得到缓解。对比与高浓度面罩吸氧治疗,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快速的进行氧气输入, 对患者的心肌缺氧情况给予改善, 对肺部的功能进行保护, 让肺部的炎性物质能够被吸收, 消除肺水肿, 促进良性循环。

本次研究中, 39例患者治疗24 h后的PaO2、PaCO2、SaO2、SBP、HR、RR分别为(96.47±4.71)mm Hg、(36.32±3.28)mm Hg、(95.63±5.15)%、(120.10±10.21)mm Hg、(85.55±61.19)次 /min、(18.52±1.12)次 /min, 均优于治疗前的 (64.56±7.56)mm Hg、(40.33±4.10)mm Hg、(85.35±3.15)%、(158.68±12.56)mm Hg、(115.19±11.42)次 /min、(32.14±2.14)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 机械通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突出, 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了改善, 各项指标也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 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提供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提升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心衰通气心肌梗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