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2018-11-30 11:57谢子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2期
关键词:退行性病程腰椎

谢子龙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该病被认为是腰椎间盘以及关节突关节的关节软骨及周围韧带退行性改变引发的以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是腰椎自然老化及其功能逐渐退化所致的一种疾病, 主要有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等表现,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1]。临床上常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如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需接受腰椎融合术等手术治疗。目前, 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常用方法, 其中TLIF具有融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但该术式出现较晚, 需经历一定学习曲线后方能熟练掌握,普及程度较差[3]。本研究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 总结其临床特点, 比较保守治疗和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 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 均经CT诊断确诊。其中男32例, 女38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1.82±6.07)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1.44±1.19)年。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7例, 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50.79±6.80)岁,病程3个月~4年, 平均病程(1.36±0.89)年。观察组中男18例, 女20例, 年龄43~68岁, 平均年龄(51.93±5.68)岁,病程4个月~5年, 平均病程(1.57±1.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抗炎镇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饭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 2次/d , 1粒/次, 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给予定期腰部理疗按摩, 嘱患者适当休息。同时注意戒烟控酒, 多食用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勿吃刺激性油腻食品, 禁止长期弯腰、久坐久站和负重, 同时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等。

1.2.2 观察组 接受TLIF治疗, 麻醉后取俯卧位, 于后正中线作切口, 确定病变节段,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剥离双侧椎旁肌, 显露椎板与关节突, 置入椎弓根螺钉, 于C臂机透视下确定螺钉位置。咬除术侧部分关节突和黄韧带, 经椎间孔牵拉并注意保护神经根、硬膜囊。切开后外方纤维环,将髓核摘除, 刮除软骨终板。处理并反复冲洗椎间隙后放入预留自体骨颗粒并压紧, 放入Cage, 置入预弯连接钛棒, 适当加压恢复, 锁紧钉尾螺帽, 透视下内固定位置满意。对对侧小关节突和椎板进行去皮质化处理, 备好植骨床, 将碎骨粒置入并完成植骨融合。减压彻底、冲洗伤口并止血, 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ODI指数、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7 d、1个月, 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指数和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和JOA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个月, 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 32 腰痛 5.90±1.67 3.24±1.37a 3.11±1.25a腿痛 6.89±2.20 4.01±1.44a 3.78±1.23a观察组 38 腰痛 5.51±1.42 2.01±1.30ab 1.47±0.99ab腿痛 7.23±1.74 2.15±1.04ab 1.54±0.78ab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指数和JOA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指数和JOA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32 ODI指数 50.24±16.89 18.12±4.15a JOA评分 14.12±4.45 22.30±2.24a观察组 38 ODI指数 54.67±14.24 14.27±4.60ab JOA评分 13.92±6.14 26.78±3.49ab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其中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出现腹泻1例, 恶心呕吐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 腰椎退行性病变起病缓慢, 病程长, 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 主要表现为下腰痛, 且疼痛范围较大, 病情较重。患者多伴有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强迫体位, 直腿抬高实验可见阳性表现, 且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病症。受椎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韧带松弛等因素影响, 易导致腰椎不稳及腰椎生物力学分布异常, 并有关节突增生肥大、腰椎不稳及椎体间滑移趋势, 可见椎体前后缘牵拉骨刺、椎板增厚、黄韧带与后纵韧带出现皱褶朝椎管内突起, 甚至发生骨化等病理改变, 引发椎管狭窄。此外,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其脊柱退行性改变更为明显, 部分患者合并骨质疏松, 并有退行性中央椎管、椎体后缘骨赘、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退行性腰椎节段不稳与滑脱等病理改变, 导致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更加复杂, 青壮年患者则单纯椎间盘突出者较多。

3.2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常用手术方式, 其中PLIF的安全性较高, 能有效恢复腰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 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主要适用于腰椎节段性不稳、广泛腰椎管狭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源性腰以及部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4]。TLIF是在PLIF基础上演变和改进的术式, 二者均具有类似的适应证, 但TLIF更适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Ⅱ度以下稳定未合并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 如腰椎管明显狭窄则谨慎使用[5]。此外, 该术式术中无需牵拉硬膜囊与神经根, 同样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但也存在减压不彻底、对侧神经根松解困难等局限, 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7 d、1个月,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和JOA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个月, 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ODI指数(14.27±4.60)、JOA评分(26.78±3.49)分优于对照组的(18.12±4.15)、(22.30±2.2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采用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显著。本研究还发现,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腰椎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 主要表现为下腰痛, 病情较重。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取得优于保守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 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少,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退行性病程腰椎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腰椎病变专题主持人介绍及论文评述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