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荆山小学 李 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引领学生进行及时反思,是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也比较重视学生反思的情况,但是,由于其反思点的选择不够恰当合理,致使课堂的反思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服务。那么,教师在何时引领学生反思才能真正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数学与思维是分不开的,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由于受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思考错误的时候,“思考错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运用得当,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则可以使其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习题:27.9÷1.3=?结果有一大部分同学都计算错了,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2.1,余数是6。对于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改正,而是以这个错误的计算习题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反思“如何才能确定计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在教师的鼓励下,在学生们经过反思以后,有学生说:“看余数大小,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有学生说:“用余数加上除数与商的积来验证。”有学生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进行预估”……就这样,化错误资源为有效资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激起学生的反思意识,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不仅增强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而且学生们的反思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在小数教学中,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时及时进行反思,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更为纯粹,还可以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并没有告知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而是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系?怎样才能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们开动脑筋,展开了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与反思,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比较接近,都有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如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就简单多了。”有学生说:“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对折,就得到两个三角形,如能借助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推导也就会更容易些。”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反思,运用上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教师并没有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告知学生,而是通过恰当的点拨提示,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鼓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回顾,反思与提炼,如此一来,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新知,找到解题方法的路径不是唯一的,有的学习方法简单,易懂,好掌握;有的过程复杂,但是计算简单……教师对于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简单地告知,而要善于引领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发现,从而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二)》中“9的乘法口诀”时,在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主要采取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乘法口诀的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拿出小棒,依次摆出1个9,2个9……9个9;有的学生借助9边形,摆出了一个9边形,2个9边形……9个9边形;还有的同学用9+9,9+9+9,9+9+9+9……来进行推导。虽然学生推导乘法口诀的方法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法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为了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在学生推导完毕以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推导过程进行反思:从刚才推导过程来看,9×9与9+9+9+9+9+9+9+9+9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此类问题时,大家爱用9×9这样计算来解决,而不用加法呢?经过自我反思,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加法便于理解,而乘法运算具有尽快得出结果的优势。如此一来,经过反思,学生们对乘法的认识也更近一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乘法是加法逆运算的消化、吸收、内化的过程,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思考就没有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掌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小数课堂教学中那稍纵即逝的反思时机,引领学生进行真正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