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春
当大地开始奏响春的旋律,少年的心就收不住了。房前屋后,操场街道,都是我们的欢乐谷,一定要玩到日落西山,月明星稀,大人呼唤回家的声音都有些慵懒了。少年的我们,已把多余的时光和精力都投入到无限的春光里,从中找寻那无穷的乐趣!
最早的春趣当是“听春”。
此时,雷声、风声、雨声、虫鸟声,声声入耳。二月二,龙抬头,第一声春雷炸响在空中,也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拉开了春之声序曲。
耳尖的我们,真切听到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嫩芽在奋力拔节、破土而出的响动,着急的我们,轻轻把压在它们身上的土层拨开,好让它们尽快成长;再看那边,小草已摇头晃脑,交头接耳,挤挤挨挨,绿意如茵连成一片了;各种蛰伏了一冬的小昆虫急不可耐地钻出土地,自在地挥洒身手,穿梭往来,从洞口静静观察着它们忙碌的身影,我们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鱼虾时而在小河沟里欢快地蹦跳着,响声逗引着我们停止打水漂,不顾河水还冰凉刺骨,挽起裤腿和衣袖,下河捕鱼捉虾去了。
让我百听不厌的,还有飞舞在我家院内的那棵老杏树上,各种鸟儿的欢唱。在红白相间、耀眼夺目的一簇簇杏花中,小蜜蜂们在花蕊中开怀吸吮,尽情放歌,蝶儿们翩跹起舞,小麻雀纵情欢唱,小燕子穿梭往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整个院子在沸腾着,好一部群鸟的狂欢金曲。
最有意思的春趣,是各种“打春”游戏。
和煦的春风,吹开了惺忪的双眼,吹酥了懒惰的四肢,吹醒了迟钝的大脑。在春风吹拂下,大地先是嫩绿浅绿,慢慢变成深绿墨绿,直到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濯濯童山已成满目青山,极目所至,也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我们告别了冬雪寒风,脱下了厚重的棉衣,身体轻盈了,手脚灵活了,开始无拘无束地撒欢了。于是,去打,去闹,去疯,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而最为深刻的记忆,还是“闻春”。大地敞开了衣襟,散发着阵阵清香,有沾着露水的草香,有飘着甜味的花果香,还有氤氲在薄雾中的泥土和雨水香。
如今这些春趣,已变为浓郁而深厚的“乡愁”,深深地嵌进了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一句“少年的心就收不住了”,朴素鲜活,犹如风中摇曳的金黄菜花般充满活力,映射出孩子们对春天到来的敏锐感受和由衷热爱。“从中找寻那无穷的乐趣”,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我们都知道有赏春、游春、踏春之说,作者别出心裁,写“听春”,写作角度一下子新了。雷声、风声、雨声和虫鸟声,各种久违的声音依次随春风飘来,让人欣喜。
“杏花春雨江南。”在春天,杏花是很有表现力的。院子里虽无早莺争暖树,却也是虫儿鸟儿纵情歌。热闹是它们的,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
“沸腾”一词把院子里的热闹写活了。
张珠容摘自网络
总结
写春天的诗词文章举不胜举,耳熟能详的大家也能张口就来,但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以少年时代的“春趣”为线索,来歌颂春天,怀念过往。“听”“打”“闻”,三个动词,三种生活,三种趣味,三个角度,为大家展示了一种别样的迎春仪式,别样的少年生活。看起来是写春,仔细读来却能品出“乡愁”滋味,品出作者对逝去生活的怀念,对当下生活的一些遗憾。亲近大自然才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是生命的原生状态。就让我们离开电脑、离开手机,到春天里听一听、闹一闹、尝一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