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大春
写文章有没有公式?补习班的老师一定说有,那是他生财的工具。多年前我还在服兵役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补习班语文名师,会用类似简易的数学式子,转换成作文的组织架构和书写程序。听他解作文,如拼七巧板,不但说来热闹动人,好像只要掌握了几个扭转行文的关键语、连接词,再填入预铸宿构的半成品(名人逸事、伟人格言、前人嘉句),无论什么题目,都能够堂堂皇皇堆出一篇文字来,要成语有成语,要诗词有诗词,要感慨有感慨,要体悟有体悟;真是一呼而百应。
诚然,公式化的锻炼出不了文学家,可是在考作文这种万人如海、一试而决的竞赛中却颇有突出之处。补习班名师之横行江湖,良有以也。你说他匠气,我还觉得这样的匠心,倒未必不可以发扬光大。试想:如果不只是调度有限的嘉言名语,投机讨巧,而是将这公式移作思考游戏,锻炼出一种不断联想、记忆、对照、质疑、求解的思考习惯,何尝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场域上打造出行文的能力呢?
让我先介绍三个看来无关的名词:“惯用语”“生命经验”“掌故传闻”,这是我所谓思考游戏公式等号左边的三个元素。
“惯用语”是一个概念性的说法,包括我们常用的成语、俗语、俏皮话等套语。人们使用这一类的语汇经常不假思索。
“生命经验”无须解释,大约就是真实生活中的琐琐屑屑、时刻能够从记忆中提取,以为友朋说三道四、招引啼笑的小段子。
至于“掌故传闻”,有时自书本来,有时浸润于常识,虽未必能脱口便尽道诸事出处是某卷某篇,能说个大意也就可以了。
以上数段,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小文章。
等号左边的三种元素有时可以一套一套地想象。当你在等公车、搭地铁,或是穷极无聊想要骂那个跟你约会却迟到的家伙的时候,就可以做这样的练习——首先,想一句成语、一句诗、一段歌词、一个新闻标题……其次,想想这话语运用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事件。接着,再想想在你所读过的各种文本之中(包括新闻、历史、小说、戏剧、电影、漫画、网络流言……都行)有没有在相当程度上也吻合那句话以及那个经验的情节。一旦找到了——我就要和你一起说:Bingo!虽然你一个字都没写出来,但是这整个思考的过程,已经是写文章了。
张秋伟摘自《文章自在》
用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话题。
“堂堂皇皇”一词含贬义,表现了作者对如拼七巧板一样的公式化写作方法的否定。
“诚然”表示让步转折,先承认对方观点有某方面的合理之处,再摆出自己的观点,有承上启下之效。
用具体的例子,告诉读者,写作其实就是联想、回忆、对照、质疑、求解的思维过程。
写作无处不在,在任何场所,在任何时间,只要我们动脑筋思考,就是写作。作者在文末摆出了自己对写文章的看法:写文章没有公式。
总结
在作文考场中,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成文,并以此一决高下。这便是公式化作文横行江湖的主要原因。作者先是否定了公式化的写作方法,在这基础上,提出写文章其实就是联想、回忆、对照、质疑、求解的思维过程这一观点。其实,写作,是表达内心的方式,是灵活的,不受时间、场合限制的。这篇有关写作方面的短文,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激发了我们写作的热情,读来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