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琦 (江苏栟茶高级中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的方式有若干种,除传统的接受学习之外,自主参与实践、探索未知、小组合作交流也应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角,亦能凸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出便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节,可以促进学生有效思维形成和合作能力的养成,从而提升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因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凭借单个学生完成任务效率和效果会很低,小组合作操作有效提高相关联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促进优势互补。
如在讲解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时,教师开始没有急着让学生们去进行实验,而是问学生们:“做这个实验都需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了起来。一会儿得出了结论,然后分别去拿取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随后,有的学生负责酒精灯的火焰控制,有的学生负责整个装置的连接。有的学生负责对澄清石灰水的观察。在第一次实验中,学生发现药品的重量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第二次实验中,所加药品在加热之后经过观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物质化学特性可判定所加入的药品应是碳酸氢钠。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之间能够优势互补,让每一名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学生在个体交流时又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巩固和提高。
不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多种认识,教师可利用这些分歧引导学生之间做深度交流与探讨,让彼此协同提高。
如在讲解“硫及其化合物”一节时,教师首先对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在给学生们分别进行讲解。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尝试讲解。大家很快得出硫酸可与很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吸水性强,腐蚀性和氧化性强等观点。教师接下来要求学生尝试写出浓硫酸和铜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大家写好后相互比对,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我问学生们:“如何才能证明有硫酸根存在?”有的学生回答说:“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能证明生成物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有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回答,这部分学生说:“应该现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再加入BaCl2。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看到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我让学生们开展深度交流,学生们经过交流明白了后者的说法是正确的。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因为碳酸根离子会也还与钡离子形成BaCO3沉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们所产生的分歧应充分关注,将其作为便于新的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合作探索,便于学生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
遇到开放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时,很多学生的思维会停顿、僵化,发散思维难以形成。教师可以及时激励大家从不同角度来破解学习重、难点,逐步具备发散思维。
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导入如下问题:当一根铁丝置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哪些?这一设问与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存在密切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够脱口而出正确答案:铁丝的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逐渐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还有学生写出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接下来教师在提出新问题:若将金属钠置入硫酸铜溶液,会产生哪些现象?由于思维的僵化,一些学生也认为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此时,教师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去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在实验时大家发现并没有铁丝上产生红色物质,溶液中伴有蓝色沉淀物。经过分析确定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学生们看到实验结果后打破了之前的思维僵化,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化学问题可激发学生产生发散思维,这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更便于他们能够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合作学习已然成为当前高中化学课堂上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多维度、全方位的思考与交流就一定能够让课堂充满生成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