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新,袁 沐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00161)
LIU Baoxin,YUAN Mu (Arm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军事力量“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需求日益增多,优越性不断凸现,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 (Weakness)以及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等进行系统分析,对相应的各种发展策略组合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我军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易于船舶运力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加强,我国集装箱运输业获得迅猛发展,导致目前我国船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集装箱船正日益取代杂货船成为海上运输的主力船型[1]。因此,大力发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能够极大地方便船舶运力的选择,拓宽船舶运力的来源渠道。
(2)加快装备的运送速度。集装箱船大多采取班轮运输组织形式,航线密集,班期稳定,方便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组织;集装箱船储备功率大,比普通杂货船航行速度快;集装箱运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集装箱船装卸效率高,能够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可见,开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能够加快装备的运送速度,节省运输时间。
(3) 降低装备的运输费用。由于集装箱运输是高投入的行业,单纯从水路运输成本考虑,一般情况下集装箱船的运费要高于件杂货船的运费。但是,由于集装箱运输能够提高装备的运送速度,从而可节省等待成本、仓储成本等,如果再考虑到运输延迟所导致的间接损失,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往往整体费用更低,军事运输效益更加显著。
(4)便于装备的多式联运。我国幅员辽阔,部队驻地大多远离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条件不便,装备的配发大多需要经多次中转换装可能到达部队手中。如果装备采用集装箱装运,当由一种运输方式转换到另一种运输方式时,需要换装的是集装箱,箱内的装备并不需要搬动,从而大大简化换装作业程序,加快换装作业速度,确保运输质量,易于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配送。
(1) 初始建设投资经费需求巨大。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因此,开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需要大量的初始建设资金,用于研制与军事装备相配套的专用集装箱、野战装卸机械,配备大吨位的公路集装箱运输车,添建集装箱堆场,甚至还要对部队驻地、仓库进出道路进行必要的改造,等等。这也是为什么集装箱军事运输首先在美、俄等发达国家军队率先开展的主要原因。
(2) 军用集装箱运输系统基础薄弱。我军水路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一些部队单位为了解决贵重物资跨海运输常常发生的丢失及损坏问题,自发地开展起水路集装箱运输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军尚未建立起统一管理集装箱运输的职能机构,缺乏长远的建设发展规划,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水路集装箱军事运输发展十分缓慢,规模很小,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民用集装箱运输发展进程,难以为开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
(3) 民用集装箱系统的军事适应性差。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主要还是依托民用海上运输力量来完成。当前,民用集装箱中85%以上的是通用集装箱,适合军事装备运输的框架集装箱、平台集装箱数量少[3];受集装箱船结构和装载条件的限制,框架集装箱、平台集装箱只能配装在舱内最上层或甲板最顶层,能运输装备的数量有限;现有的集装箱装卸机械只能在良好的港口码头条件下使用,难以满足野战条件下集装箱装卸载需要。
(1)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重大机遇期。随着我国全方位推进对外改革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我国国家利益遍布全球,军事力量“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军队参加国际维和、国际联合军演、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常态化、长期化、机制化,同时我军首个海外保障基地也正式投入使用。可以预见,军事装备跨海(洋)远程投送需求不断增多,从而有利于推动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的发展。
(2)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已进入关键时期。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后勤。落后的物资运输技术,必将成为军队后勤保障的最大障碍,不加快集装箱运输发展步伐,很难保证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因此,按照军队“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已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军用物资装备后勤保障模式,大力推进物资装备集装箱化运输进程,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有力保障。
(3) 海上战略投送已成为军队建设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军事斗争焦点也在海上,从而对海上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现已成为军队重中之重的建设任务。海上战略投送,军民通用性强、互补性好,具有天然的军民融合发展独特优势。目前,我国拥有的集装箱船数量众多,动员潜力巨大,战时通过必要的加改装,能够满足成建制部队海上投送需要,有助于提升我军海上战略投送能力。
(4)民用大型设备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国民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机械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民用大型设备如汽车、压路机、推土机等,采用特种集装箱运输的比例不断增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能够为我军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2.2 外战部威胁(Threat)
(1)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国土观念淡薄,对海洋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的是国土防御的军事战略。受这一战略思想的影响,我军军事运输主要倚重于铁路、公路运输方式,对水路运输重视程度不够,国内的水路集装箱运输需求也不大。因此,在军队内部普遍存在着对大力开展水路集装箱军事运输的必要性、紧迫性缺乏统一认识,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偏见,直接影响到军用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广泛开展。
(2)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航运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必然造成人们的国防观念淡薄,导致集装箱船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贯彻国防要求困难。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允许外资、私有经济大量涌入航运业,参与投资兴建港口码头等,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水路集装箱运输设施设备贯彻国防要求困难加大。
(3)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建设发展,必然受到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和制约。铁路运输是我军战略投送的骨干力量,是长大距离装备运输的首选方式。由于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成通车,大型平板拖车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公路运输已成为1 000~2 000km左右的距离上优先选择的运输方式。随着国产运—20飞机大量列装,军事装备航空运输的短板也将得到克服。此外,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与滚装船、杂货船运输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4)国防经费投入不足。国防经费是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国防经费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还是比较低的。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新增的国防经费主要用于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改善训练条件、保障军队改革和官兵福利待遇等,在军事运输领域的投入一直不是很高,开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所需的经费与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设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SO战略,又称增长型战略,是指依靠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相匹配的战略。对于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而言,主要可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1) 建立健全集装箱运输管理机构。抓住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有利契机,适时在军委、军兵种运输投送部门建立专门的集装箱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全军、军兵种的水路集装箱运输建设发展与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不断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2)大力加强建制运输保障队伍建设。在勤务保障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组建集装箱运输分队以及港口集装箱装卸分队,配备大吨位集装箱运输车、野战装卸机械以及必要的整装整卸车等,担负军运集装箱向装卸载港口码头的集结、疏散,战役、战术地域内公路运输保障以及战时无码头条件下的卸载任务。
(3)加快发展军队自备特种集装箱。由于航运企业拥有的框架集装箱或平台集装箱数量少,大量使用时集结时间长,且往往难以满足军事装备的性能要求,因此军队应根据军事装备技术性能和结构特点,研制配发自备的特种集装箱,逐步形成与军事装备运输相配套的集装箱体系。
(4)研制配发野战集装箱装卸机械设备。战时集装箱卸载往往是在敌岸无码头条件下进行的,为了确保集装箱能够“卸得下”,军队需要研制配发辅助起重船、野战集装箱正面吊、大吨位越野叉车、越野集装箱跨运车以及大型临时码头器材等,满足无码头条件下集装箱船靠泊以及集装箱装卸载需要。
WO战略,又称扭转型战略,就是利用外部机会与克服内部劣势相匹配的战略。对于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而言,主要可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1) 组建水路集装箱军事运输后备船队。以现有的水路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为基础,在国有大型航运企业抽调一定数量的沿海、远洋集装箱船,组建一定数量的水路集装箱军事运输后备船队,平时保障国民经济运输需要,战时或紧急情况下经动员征用后,为部队提供服务,满足军事物资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需求。
(2)提高民用集装箱系统的军事适应性。在集装箱船建造中,军队要适时提出贯彻国防要求项目,减少动员征用时加改装工作量,节省加改装时间。支持、鼓励航运企业大力发展框架集装箱、平台集装箱,适当增强集装箱底板强度,提高装运军事重装备的能力,并将其纳入动员征用对象,满足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军事行动需要。
(3)加强军队运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各级都要重视对水路集装箱军事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保留工作,采取军地专业院校联合培养和岗位任职培训相结合,提高军队运输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管理水平[4]。
(4) 完善信息化运输管理手段和方法。借鉴水路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广泛采用二维条码、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北斗卫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完善水路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军运集装箱船舶的航行动态以及集装箱码头装卸载现场的可视监控,不断提高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
ST战略,又称为多元型战略,就是发挥内部优势与回避外部威胁相匹配的战略。对于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而言,主要可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1)大力发展军事装备综合运输。注重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装备运输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开展军事装备综合运输,做到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宜空则空。目前,我国国内铁路网、公路网十分发达,导致内河、沿海水路集装箱运输需求不大,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主要集中在对南海岛礁驻防部队以及赴海外执行军事行动部队的远海(洋)运输保障上。
(2)注重发挥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优势。与采用滚装船、杂货船运输军事装备相比,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主要适用于装备数量不多情况下的水路运输,尤其是缺乏陆路运输手段情况下的军事装备跨海、跨洋远程运输,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应做好对集装箱船的改装研究,通过贯穿非水密分舱,增设承载平台等措施,能够装运更多的军事装备,满足战时大批量军事装备运输需要。
(3)积极开展水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按照现代军事物流运输理念,科学规划,注重协调,密切配合,积极抓好水路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使军事装备在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无缝衔接,尤其是要突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门到门”运输,极大方便部队,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
WT战略,又称为防御型战略,就是克服内部劣势与回避外部威胁相匹配的战略。对于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而言,主要可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1)加强保障理论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军队集装箱运输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加强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保障理论研究,在管理机构设置、运输保障力量建设、建设发展路径、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工作开展。
(2) 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利用好有限的国防建设经费,加快制定特种集装箱、野战装卸机械、临时码头器材等装备发展体系,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抓好配套的特种集装箱、野战装卸机械、临时码头的研发,聚合军地力量,加强联合攻关,联合研制,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为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做好试点运输工作。选准切入点,重点以南海岛礁的驻防部队、执行境外军事行动的部队以及吉布堤后勤保障基地,作为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的试点单位,精准投入,先行先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待成熟后再在全军进行推广,促进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健康、稳定发展。
(4)完善动员运行机制。以《国防交通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为依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集装箱船、特种集装箱等建造中贯彻国防要求工作以及动员征用工作的补偿标准和办法,采取积极的优惠政策扶持和标准化的经费补偿,调动航运企业参与水路集装箱运输后备船队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健全完善水路集装箱运输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随着我军强军目标的不断推进,开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力发展军事装备水路集装箱运输,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克服恶势,积极抢抓机遇,努力规避风险,选择切可实际的发展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实现军事运输保障方式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