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实验小学 黄雯秀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复杂、严谨的学科,在学习上确实有着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都存在着数学严重偏科的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比较低落。不过,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教学领域,短短几年间,信息技术就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在21世纪,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更加高效。以下,笔者就简单地论述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兴趣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在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对于充满乐趣的、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会很乐意去学习,从而能够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于教学活动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反感的心理,则会一直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心思不在学习上,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小学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演示各种生活中的圆,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圆的广泛应用——伫立在宽阔的江面上的圆弧形大桥,雄伟壮观的建筑,传统的圆形剪纸,奔腾在宽阔的马路上的汽车、公交车、的士的轮胎,圆形的镜片等等。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存在如此多的圆形,了解了圆形应用的广泛性,懂得了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习的态度,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是一门极其考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没有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达,许多教师就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给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群教师值得我们佩服。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枯燥的,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教授的很多东西学生是不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那时候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吐沫横飞、热火朝天,而台下的学生却大都大眼瞪小眼、一副不知所云的样子,即使是再优秀、再顽强的教师,看到这个场景,也会产生心灰意冷、力不从心的感觉。不过,信息技术的出现完全扭转了这一尴尬的局面,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例如,笔者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种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仅仅是记住计算公式就算完事,要让学生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所以,笔者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把圆柱和圆锥构建出来,使学生明白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空间思维。然后笔者再通过信息技术把圆柱和圆锥解剖开来,使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了圆柱是由两个同样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并且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中与圆形相接的那条边的边长;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组成的,并且对于圆锥的体积这一难题,传统的方式是借助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倒沙、倒水实验,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信息技术可以直接利用Flash动画实现这一动态的过程,从而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图形、几何等数学知识非常考验人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些困难的,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不过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功能,能够给学生展示运动中的物体和物体运动的过程,再结合教师的讲解,相信能够使这一难点问题变得简单不少。
例如,“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图形的运动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结论:任何图形经过运动后,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还是原来的图形,变化的只是图形的位置。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点,笔者给学生观看了动画——生活中的风车、单摆、闹钟等运动的画面,然后笔者带领学生对单摆运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并一同概括出旋转中心、旋转角等一系列的概念。这样一来,借助信息技术,学生们有了运动的物体做参照,很容易地就掌握了知识的要点。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符合时代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当然,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绝不仅限于笔者以上指出的几点,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观是极其巨大的,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前景,愿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好好利用这一技术,为自己的数学课堂添姿添彩。
[1]余招娣.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2]敬芸.巧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