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明 蔡光磊 于学洪
2018年6月15日,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讨高中招生、高考改革和高考命题等问题。省委书记娄勤俭直面10年来江苏教育特别是高招改革存在的弊端,毫不避讳江苏教育要 “调转船头”。作为文教事业发达的江苏省,为何教育特别是高考改革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怎么能够从源头上找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办法,从而促使江苏教育获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教育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久治不愈”的不良现象,比如升学和择校压力过重、学生课业和家长陪读负担过重、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作为教育文化相对发达的江苏,为了呼应教育改革诉求,2008年启动高考改革,10年5改,初衷是美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多因素变量、复杂性的教育改革决定诚然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成功亦或失败,但绝不能落入 “为了好看,为了得到表扬,而牺牲孩子的利益”。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排头兵,江苏必须着力推进高考改革探索。现今江苏迈出敢为人先的一步,只是江苏高考改革的结构本身就有问题,而且始终未能彻底解决。有时候方向不对,停下来重新确立定方向,才是正确的选择。当前江苏教育出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以及与人民对获得更好教育期盼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江苏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一些弊端所导致的,需要系统破解深层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才能为江苏教育获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那么,改革路在何方?
教育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视阈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更好地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灵和谐发展,促进教育人能够符合生态规律,以及多样和人文的发展。教育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为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需要点面结合,不仅要有各级各类教育的精准定位和周详谋划,还要强化教育发展体系和教育治理体系的贯通、协作,完善涵盖且贯通各级各类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健全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体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具有长期和深远的影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应立足当下,建设着眼未来可持续、以人为本、开放的教育系统。
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实现对现有教育体制机制的延伸与超越:一是建立与智慧社会相配套的智慧教育系统。智慧社会需要的智慧教育系统具备多样性、便利性、人性化和自我生发等特点,这就需要教育体制机制打破固有边界,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机制 “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结合等方面,既要做到权责分明又要做到合作无间,由此达到纵横协同和深度融通的效果。二是优化教育文化生态,统筹与完善教育体系结构。智慧社会的教育文化生态以全纳、有序、自新为核心特质,即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教育系统的全链条,各教育子系统共生、协调,拥有自我更新和进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在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 “大中小幼”一体化的职业发展和终身成长体系,以及与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教育发展生态。三是同步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发展体系的可持续性。不仅要关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还要优化教育治理系统本身的体制机制,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内部整合,强化教育智库建设、督导体系和第三方评价主体的内部挖潜。更好地发挥国家教育科研服务机构指导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能动性,并且将其纳入教育治理系统优化的框架中来。
在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除了硬件等外显的指标之外,教育领域存在诸多更深层矛盾和问题,比如存在同质化、过度竞争、过度教学、片面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等教育 “沙化”现象,违背教育规律,造成生态失调。教育 “沙化”现象不是单一的、偶然的,而是隐秘的、持续的,是阻滞教育发展的“软遏制力”。生态是自然存在的,不同时期教育系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建设良性的教育生态是教育内涵提升的内在本质要求。区域教育生态建设是多元起点、殊途同归的,最后归结于 “和谐、发展、繁荣”,即通过 “多元共治”,达到“善治”目标。
通常把教育列入民生领域,但现在教育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也是文化问题。我们也可以说,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消费,而不是一种物质消费;教育需求更多的是对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的“享受资料”和 “发展资料”的需求,而不是对 “生存资料”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需求总体上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依赖于人的社会属性,教育需求在内容、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状况变化的深刻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教育方面的需求,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的需求更复杂,更是一种系统工程,更加需要多方用力,要以智慧定力长期坚持建设区域教育人文生态,方能根本上解决难题。
鉴于在江苏全省范围内全面实现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改革也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可以从 “地方创新”突破。区域发展具有均质性、系统性、独特性等特点,区域教育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复杂系统工程。教育生态建设需要有志于献身区域教育发展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耕耘奉献,才可能创造出和谐的教育,以及区域文化与文明的生长。由于存在政府行政管理的任期制等原因,造成目前江苏不少市县的教育政策研究者和实施者们成长、成熟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内,执行上级领导思想与精神的能力见强,经济建设的能力见强,但教育文化建设的自主创新和探索发展的智慧与能力尚存薄弱环节。而急功近利的 “政绩观”更导致出现江苏高考改革一些问题。当下区域教育真正良性发展需要进行原创性很强的 “顶层设计”,而目前我们政府则在教育治理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政府可以放手培植教育智库,借助民间“局外人”智慧成果,将其有效、及时转化成为政府的决策成果,这是当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与难点。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与生态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智库要以大智慧和献身精神,促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端教育智库能够以长期可持续的努力来托起 “以连贯一致且含深层意义的变革计划来替代那些表面化且相互脱节的变革循环”,由此促进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会同高校和党校等智库协同创新研究,产生能让教育规律和行政规律融合统一的决策思维成果,从而为江苏教育改革提供具有自主创新价值的 “顶层设计”,由此为政府领导人提供 “前卫而接地气”的决策思维咨询服务。决策思维成果应是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能够成为拉动内涵提升的 “蝴蝶翅膀”,以及发挥指导、促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蝴蝶风暴”效应。因此,可以通过设立 “江苏教育发展实验区”,以多元共治等长效机制为抓手的区域突破,带来江苏教育改革的全局突破与发展,由此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人文气息浓厚和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