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维学 李云海 杜世碧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同步发力,以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家长教育的质量,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
对于胜任力的含义和概念,世界上的专家和学者各有论述,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今天,我们倡导在家庭教育中培训和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其目的是要增强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主动性,端正家长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态度,授予家长正确施教的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
审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认识失位。在广大农村中,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性和先行性认识不足,出现严重失位,常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他们认为 “养不教,非父母之过”、“教不严,乃教育教师之惰”;“家长只要管好孩子吃和穿,其他教育问题自然不必管”;“家长管与不管,教与不教,娃儿都会自然长大成人”等,这样的陈旧观念和片面认识,仍然左右着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
二是施教无法,教无章法。调查发现,一些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知之不多,知之甚少,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行为偏差缺乏应对策略,更多的感到束手无策或者进行乱施策;对老师家访时提出的孩子问题不能正确对待,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即使家长对孩子施行了教育,但与学校目标不一致,标准不坚持,整个家庭教育的过程呈现施教无法、教无章法的乱象。
三是素养缺乏,担当欠缺。一方面,家长不注重自己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言行举止示范性、榜样性较差,难以给孩子正确影响;另一方面,家教素养缺乏,有的在教育孩子时我行我素,手段和方式方法违背孩子的身心特点,经常遭遇孩子的抵触和抗拒;有的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教、放任自流,任由孩子 “自然成长”;有的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不管思想心理发展情况,任其自由 “生长”;有的不懂家庭教育技巧,“老子为大”、“家长式”手段频现,任意进行简单粗暴式管教,等等。
四是隔代教育普遍,沟通交流稀缺。在农村,成年人为养家糊口外出打工挣钱实属正常,但有的家长以此为借口,将孩子长期寄养在亲戚、朋友家,让孩子过早体验亲情别离之苦,失去父爱、母爱;有的不但对孩子施行了隔代教育,而且不愿与祖辈交流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父母 “常回家看看”成了一种奢求。据调查,农村的留守儿童中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缺失情感交流与沟通等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家长认识不当,教育不力,让很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怕交往,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落状态,或者出现刁蛮任性、性格古怪、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等问题行为,甚至沦为问题儿童。这些问题充分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家庭教育处于极弱状态,折射出广大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胜任力的严重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和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胜任力成了当务之急。
造成我国农村学生家庭教育质量低下、家长教育胜任力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受陈旧意识所左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先贤祖辈们长期流传下来的 “棍棒意识”至今依然影响着农村家长的心理,他们认为 “黄荆棍下出好人”、“黄荆棍下出孝子”,孩子出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听家长话、不尊重长辈、不从老师教,惹是生非、叛逆 “造反”等言行,只有施以棍棒槌打,才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孩子一旦 “逾矩”,理应让其遭受皮肉之苦。父母打骂孩子也就成为“家常便饭”,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规律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就成了空话。
二是思想不够重视。任何事情只要给予足够重视,其绩效最低也能达到七成。虽然国家相继出台多个加强学生家庭教育的文件,但在农村中,这些文件尚未得到根本落地,家庭教育并未真正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相关部门和单位不能认真遵循文件规定履行职责,完成规定的任务。整体上讲,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最多是依托家长学校,于每学期一到两次 (开学时和学期结束时)邀请家长到校,集中开开会,听听情况通报,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提请家长给予支持。家长教育始终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家长只是被动地 “配合”。重视程度的不足,使得学校对家长教育懒于跟进,农村的家庭教育几乎流于形式。
三是接受培训稀少。一方面,家长们工作繁忙,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干农活,无论从心情,还是从精力和时间上,让他们接受家长教育均不太现实,家庭教育难以实现自觉,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自然成为空想。另一方面,现实中针对农村家长的专业性培训机制缺失而鲜有。目前的各种培训偏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严重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培训统筹和谋划,这些家长所接受到的培训多数为户籍地家长学校举行的较低层次的培训,主要形式是会议,农村家长即便有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找到学习去处。专业性的培训几率也极少,加之家庭教育牵涉的部门多,职责交叉,部门间存在遇事推诿,缺乏工作的主动性,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自然出现时间少、机会少、活动少、研究少、探索少等现象。
四是学校无奈使然。虽然现行的农村中小学校大都设有家长学校,每位老师都能深入学生家庭展开家访活动,但经常会得不到更多家庭和更多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遭遇家长的冷落和敷衍,而家长对家校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人数稀少,让学校和教师深感 “热脸去贴冷屁股”,对家长的教育成了学校的 “一厢情愿”,自然会“势单力薄”,主动性、积极性受挫,致使学校和老师不愿研究家长教育,对提升家长教育胜任力的措施和手段思考不足,创新不多。
综上所述,广大农村的家长教育几率偏少,教育胜任力严重不足,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儿童工作者的高度警觉和认真研究。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最重要和最迫切的手段是对家长进行科学正确的教育。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路径和方法:
做好现状调研,开出问题清单是确保家长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找到打开提升家长教育胜任力的切入点。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不被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自我教育自觉性不强,主动性不够,家长教育胜任力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先行通过行政干预、行政引领等途径。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教育、妇联、关工委、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牵头,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协作,组织相关专门力量,科学设计调查提纲和问卷,采取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面对面、心贴心交谈等方式,调查了解当前当地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集中梳理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亟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积极为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找到打开的阀门。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乔尔·罗斯 (JoelRoss)说,“没有发展规划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好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所以,做好家长教育首先要编制好家长教育的规划,建构家长教育的内容体系,确保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有明确的方向,有具体的措施。
家长教育规划要阐明家长教育的任务,提出家长教育的措施,明确党委、政府、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以及家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创建家长教育的责任机制,紧密针对农村、农民、农业、农活、农事等特点,落实家长教育的时间节点。同时,家长教育规划还应明确家长的教育能力标准,制定家长的教育职责,写明家长不履行职责的处理规定,落实家长履职情况的考核与结果运用,切实将家长的家庭教育履职情况与家长的创业、打工、发展等挂起钩来。
家长教育的内容应具体而明确,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伦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的陈述性知识外,还应包括围绕家庭教育 “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家长 “主要做哪些事”、“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普适性知识,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 “如何做得好”的技能性知识。同时,家长教育的内容还应全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政府引导、齐抓共管,家长尽责、创新发展等基本原则。
家长教育规划和内容,既要遵循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又要符合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16—2020年)要求,还要贴近本地区家长教育的实情,贴近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实际,贴近农村家长的工作、交往、生活圈子,坚持教育胜任力兜底原则,努力让家长教育的规划和内容卯足农气,接足地气,突出问题导向,确保科学引领。
第一,组织家长展开理论学习。组织家长学习的责任主体在学校,农村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按学期制订家长学习计划,提前告知家长提早做好安排。坚持理论从优,精选符合农村家长认知水平、学识程度和口味的家教内容,力求做到精中有细、细中求精,逐步实现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实行政府买单、部门买断、社区下达、家长免费收看等方式,按照够用、有用、实用的原则,积极组织家教专家、学者和教授,设计内容不同、类型多种、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和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家长对象的教育微型课件,由家长自由选择、按需学习,从中吸收家长教育的智慧和营养。
第二,精心策划家长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理论得以物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重要载体。可按照活动从实原则,精心选定实践主题、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精心准备活动材料,突出家庭教育成功案例的遴选和研读。如组织家长参加“亲子阅读”、“大小两手手拉手,和美齐步走”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当一次老师”、“做一回学生”,参加 “我有话要向孩子说”、“爸爸妈妈,请听听我的悄悄话”等活动,努力让家长和孩子亲身体验家庭交流之乐,增进亲情。
第三,抓好远程学习与交流。要充分运用学校的校校通、班班通等远程设施,积极组织家长线上开展远程学习与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的得失,促进教育胜任力的悄然提升。
第四,发挥好两支力量的作用。聘请国内知名家教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和开展家教实用技术培训;认真挖掘和发现当地家庭教育中的本土专家和成功人士,组织他们适时为家长 “现身说法”、“以身说教”。同时,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继续巩固和壮大现有的家长教育教师队伍,可由政府外聘专家、遴选志愿者和家教热心者等,建立家长教育人才库。要让广大农村家长在多种多样的培训中,获得家庭教育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让培训实现 “授人以渔”。
创新是家长教育胜任力得以持续提升的 “生态环境”。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在创造中收获,以审视、扬弃、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如今的家长教育,创建新型、实用的家庭教育模式。
第一,建立家长教育实践基地。国家要设置家教实践基地的国家标准,组织学校、部门和社区主动创建家长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可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解决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费。可组建家长教育协会、家教互助会、促进会、救济会,依托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或互联网平台,创建立体多维的家长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对于贫困地区,还可以组织专家与家长结对子,学校联合、校际联手,免费为农村家长开通专家授课专线等途径,拓宽家长教育的实践实训场域。
第二,创立家庭教育咨询平台。如设立校园咨询台、社区咨询台、妇联咨询台、团委咨询台、关工委咨询台等,开通家长教育咨询热线电话,开办 “知心父母”窗口,时时解答家长的 “疑难杂症”,消除长期积压在家长心中的家教难题与痼疾。
第三,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论坛。可充分利用假期、节日,尤其是春节等时间,组织诸如经验交流、问题诊断、专家说教、专家家长面对面等主旨论坛,加速经验交流,探讨问题对策,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观念更新。
课题研究是引领家长教育向前向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和保持家长持续提升教育胜任力的常规武器。在全面提升家长教育胜任力的基础上,如何让其不乏味、不枯燥,走出日常工作 “完成就终结的常态病”怪圈,就要坚持科研开路,课题引领等思路,积极开展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家长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可由教科所牵头,统一下单,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相关学校接单,分类展开研究,按期组织课题验收,择时推广和运用一些课题研究成果,努力让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温度不变、热度不减、力度不削。
家长教育胜任力课题研究要突出 “小”、“实”、“新”的特点。“小”,指课题研究题目要小,立足本校家长教育的现状,切忌贪大求洋,好高骛远。“实”,指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家长教育胜任力的实际状况入手,积极研究解决家长教育胜任力培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新手段、新方法有用、实用、可用。“新”,指课题研究既要着眼当前,更要着眼未来、立足长远,坚持优秀的,淘汰落伍的,发展需要的,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技术,确保家长教育课题研究常新,始终与时代接轨,与发展同步,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