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

2018-11-30 06:19:52王磊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6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

王磊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逐渐增多,随之产生的道路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交通安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学者对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既包括交通参与者,又包括车辆及交通设施等因素[1-2],同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从管理者、参与者等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3-4]。城市交通受到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交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分析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对于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参与者处于整个系统的中心位置,驾驶人、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他们都与交通安全有直接关系[5]。

1.1.1 驾驶人

驾驶人的操作过程分为识别确认信息、采取措施操控设备、观察调整3个步骤,这些行为均受驾驶人不同个性、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驾驶人驾驶车辆需要不断地认知情况、确定措施并实施操作,这是一个不断感知信息的过程。感知信息来源于外界环境,而且实时的交通信息瞬息万变。信息由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经神经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思考判断作出决定,然后传递到手、脚等运动器官,从而使车辆运行。如果接收器、信息处理器、效果处理器任何一个出现偏差,都会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同时驾驶人的情绪、身体条件、疲劳程度及疾病、服用药物等与安全驾驶有密切关系,对信息处理的正确与否有很大影响。

1.1.2 行人

行人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者,出行过程中想要舒适、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往往具有侥幸和从众等心理特征。行人往往过高地信赖机动车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行驶,即使听到鸣笛或者汽车驶近身边也不避让,当机动车躲避或刹车不及时的时候,行人容易受到伤害。行人在车辆碰撞不到自己的情况下,就会不遵守交通规则,在人行横道外斜穿、抢行或者在机动车流中穿行,不仅危害自身安全,还影响了车辆正常通行。此外,行人单独过马路时都会很谨慎,人多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盲目的安全感,人群中间的人更少考虑安全问题。当行人看到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并未受到管束时,也会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影响交通安全。

1.2 车辆与交通安全

车辆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事故大多与车辆有关。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机动车数量的攀升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等问题。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中,车辆技术状况至关重要,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车辆结构设计的优劣和性能的高低与事故数量有直接关系。不同种类的机动车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安全性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机动车零部件由于运行环境和使用强度的不同失灵或出现故障,很多车辆带严重的隐患行驶,尤其是一些没有达到行驶标准、车辆技术状况极差的车辆。很多个体出租车车主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超载超速行驶、车辆只用不修,造成车辆的技术状况严重不满足行车标准。这些因素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危害。

1.3 交通设施与交通安全

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关的因素涉及道路线形、交叉口、路面及安全设施等[6]。现将交通设施与交通安全的关系作如下论述:①线形一般由平面、横断面、纵断面组成。如果线形设计不合理,不但损失了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容易诱发交通事故。②交叉口处几条道路相交,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相互干扰,降低行车速度,造成交通阻滞,容易发生交通事故。③路面平整度对车辆的行驶性能和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路面不平整加大了行车阻力,车辆在路面上行驶颠簸震动,加速了机件、轮胎的磨损,降低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④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置不当,会传递错误的信息,影响驾驶人的行为,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1.4 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道路交通正常运行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使交通更好运行而人为创造出的景观。首先,交通量、交通组成、车速等交通条件都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交通流处于越不稳定的状态、交通组成越复杂、车速越高,对行车安全越不利,雨雪、大雾等不良天气对行车安全也有不利影响[7];其次,交通景观设置不合理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遮挡视线、增加碰撞风险以及视觉误导,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2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2.1.1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不同驾驶员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根据年龄、身心状况等将驾驶员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另外,要采用灵活机动的安全教育形式,目前各部门大都将驾驶员集中起来学习交通法律法规,这种以会议为形式的安全教育枯燥乏味,驾驶员学习效率低、效果较差,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交通安全教育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调动驾驶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8]。

2.1.2 采用学校式和社会式的安全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安全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国家有关部门应出版不同层次的教材,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安排一定的课时由专职教师或邀请交通警察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儿童交通公园,使得交通安全教育更加直观形象。对于社会教育,应充分发挥媒体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使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千万家庭。例如,在各行业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各机关及单位等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认真对待,交管部门进行监督并根据其表现情况进行评比。

2.2 加强车辆安全的管理

作为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安全管理是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9]。交通事故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的侵害是十分严重的,应将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落到实处,严格执行行车制度,认真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及其他各类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行车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

鉴于此,首先应定期检测行驶车辆的技术性能,对有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维护修理,尤其要检测车辆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零件,保证车辆一直保持优良的技术性能,禁止技术性能差的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打击非法改装车辆等行为;其次应完善和规范车辆核载标定和改装规则标准等工作,管理应有切实的法律依据。

2.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的路基路面、交通附属设施、轨道交通设施、公交设施、监控与通信设施以及环保设施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交通安全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10]。因此,在日常基础设施维护中,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正常运营。从基础设施检测和维修管理方面来讲,设施如有损坏要及时修理或更换,设施不全或者没有设置的,要根据道路和轨道性质技术等级和使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例如,对于路面,要进行初期保养、日常保养、预防性季节保养修理等;对于护栏、中央分隔带、照明设备等交通附属设施,要做好日常检查和季节性检查,及时维护修理等。

3 结束语

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与道路交通密不可分,在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道路交通安全也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分别从人、车、设施、环境4个方面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安全教育、车辆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提出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需要各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今后在这方面要继续深入研究,引进先进的技术及理念,保障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
让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更
公民与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22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商用汽车(2021年4期)2021-10-17 02:04:15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30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上海公路(2018年1期)2018-06-26 08:37:40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6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5期)2017-07-20 10:58:34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3期)2017-04-26 01:25:29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