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更美好

2018-11-30 05:46孙海英
教书育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孙海英

一、给学生一片个性学习的新天地

走进城里中学,初二年级(四)班的五十余个学生正在进行电子书包课程,无须课本和任何纸张,一个平板电脑全都搞定,给学生上课带来乐趣和便捷。

“成为学校首批电子书包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我感到很幸运。”学生邹小童自豪地说,“运用电子书包上‘电子课本’‘前置学案’‘互动讨论’‘素材展示’‘当堂检测’‘课后辅导’等功能,尤其在互动讨论的应用上,我可以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亲密互动,不仅进行了学习交流,还增强了沟通能力。”

通过电子书包这个学习平台,学生上课兴趣浓厚,自学能力大有提高,当然,也增加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工作量,一堂课通常需要提前几天做准备。近年来,环翠区中小学开展电子书包试点,优化教与学模式。在网络、通信等手段的帮助下,学生能自由地获得课程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对他们学习的大力帮助。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城里中学校长丛培良介绍说,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有大量有序、丰富生动的实用微课作为支撑。一般“短小精悍”,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教学活动,“微课”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微课以其‘一对一’教授的特点,成为关注差异最好的载体,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打开微课学习等于把老师请到了家里,学习氛围温馨,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进去。”丛培良说。

以往,教师关注比较多的往往是一个群体,忽视了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现在,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凭借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精准了解每位学生的潜质和现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如,教师将选择好的测验试题打包发给学生终端,学生答题后提交,电子书包可将测验结果瞬间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每道题的错误率以及学生的答案全都实名制出现。威海十中宋瑾老师表示:“电子书包的这一功能,避免了同一内容的集体讲授,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结果,实时调整讲课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可针对测验结果进行质疑与探讨,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课堂效率。”

与此同时,环翠区中小学引进“优课”智慧学习系统,推广信息化教学模式。“优课”智慧学习系统,整合原有魔灯系统网络课程、微课程、专业学习软件、益智类游戏等资源,搭建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

使用中,每个学生持有一个学习账号,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登录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检测,发现薄弱环节及时予以巩固,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环翠区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成为常态化,学生不出“室”,就可以亲身体验其他学校骨干教师的精彩课堂,还能实时质疑问难,得到即时点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大范围上、更大程度地促进了城乡学生共同发展。

二、带教师走进专业成长新领域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教师已经在教学观念上由传统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方式上,由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学。

以前教师有“三个一”的传统备课工具,即“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然而“电子资源库”“网上教研平台”“远程视频培训平台”“远程教学观摩系统”等创新教研形式的出现,让教研工作逐渐从“小团队独研”向“群体共研”延伸,从“信息孤岛”向“智慧共享”转变,有效促进全体教师发展,给全区的“教、研、训”工作带来活力。

近几年,在环翠区教育局鼓励和引领下,全区教师学新技术、用新技术、开发资源、共享资源,用教育信息化继续推动教学模式发生新一轮的变革。

“用计算机管理的教学设计,只要一个网络,我们就能很快进入电子资源库,浏览全区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论文,下载教学所需的图片资源,以他人的教学经验启示自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拓宽我们的教学空间,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啊!”威海七中王志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为更好地满足教师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环翠区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建立电子资源库,包括“备课指南”“典范课例”“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总汇”5大板块,涵盖了五四学制一至九年级全学段全学科内容。

教师在使用电子资源库时,可以参考利用每个学科、每个章节的资源,向优秀教师看齐,从而实现了高起点的备课、上课。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让教师随时随地可以查阅、参考,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把很多教师从低层次、低效率的备课中解脱出来,省下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让广大教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特别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搭建起一个崭新平台。

如何让教师再次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成长共同体,环翠区教育局着重打造“两个平台、一个系统”,利用教师集体的合作研究力量,互相激励,互相商讨,集思广益,使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获得了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成果。

远程视频培训平台整合了区域内外各类优质资源,包括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师德培训、学科能力培训等影像资料,教师在学校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收看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等直播内容;聘请专家到区属某学校讲座时,全区学校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即时收看,或者通过视频点播随时观看。

网上教研平台由每个学科的教研员牵头,依托“学科教研网页”,教师、教研员可以随时随地分享经验,进行网上互动与研讨。在学习平台中交流,让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实现情感交融,知识对话,思想碰撞,做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远程教学观摩评估系统已经被环翠区中小学教师广泛应用,而且效果明显。课堂上师生的教学过程,都智能化地拍摄下来,并借助网络通道远程互动授课,打破以往学区间交流主要通过人员交流的传统模式,使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通过网络“共上一堂课”,以城市学校的优秀师资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通过使用录播教室系统进行教学诊断,教研员或学校业务领导可以开展远程听课,进行教学诊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家校沟通尽在“一指间”

“如今,借助网络,家长可以快速浏览信息,学校把教育资源放到一个家校互动平台上,让学校和家长能够共享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古寨小学周玲介绍说,“这个平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学校会坚持做下去,努力搭建好这座桥梁,让家长们对学校教育更有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信心。”

2012年,环翠区开始开通家校互动平台。家校互动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共计开通900多个子平台,家长可以和教师进行坦诚交流,商讨合作育人策略。利用这一平台,家长们总能第一时间收到“学科指导”“德育天地”“关爱行动”“家教百花园”等10余个栏目的各类信息,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充分凸显教育的服务民生效应。

通过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开展家校联系,环翠区各中小学突破了家长会、家校联系单、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的局限性,使沟通更加便捷迅速。现在,已有80%以上的家长经常登陆家校互动平台浏览相关信息,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与教师或其他家长交流研讨,学校也根据家长需求,动态更新丰富其中的内容。同时,家校互动平台也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家校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形成正反馈机制,促进家校合作,有效发挥教育合力。

借助强大的互联网,环翠区各中小学也建立起微信公共平台,以多样、灵活、便捷的信息共享方式,“落户”家长、社会各界人们的手机里,通过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平台,开创各项服务功能,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沟通交流。

例如,面向公众推送完整的、图文并茂的信息,让公众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时和学校沟通,紧密配合学校。同时发送互动问题,问需于教师和学生,问“政”于家长,与学生和家长时时保持联系,有效保持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共同建设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环翠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构建基本完成,家长们可以通过定义关键词,如,班级、授课、食堂、校园安全、学习天地等,便可查看介绍视频,了解班级活动文化,真实展现学校发展情况,让学生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能随时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监督教育,密切教育、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通过打造手机里的家长学校,让家长的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让绝大多数原本没有交集的家长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分享各自的家庭教育经验。他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人们认识更多的优秀教师,展示更多的出彩学生,加深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间的了解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同频共振。

正因为有了网络,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正因为有了沟通,无论教师研修、学校教育,还是家校合作,都能从中感受关怀,获得成功。环翠区发挥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将继续着力在“强化应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积极实现设施建设新突破、资源共享新突破、深度融合新突破、发展机制新突破,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