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的助推器

2018-11-30 04:49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顾丽芳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统计图圆柱所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顾丽芳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乐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问题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好地获取新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思考力。但很多教师漠视问题的设计,随意提问,问题价值不高,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没有实质性的价值,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犹如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激荡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灵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敢说善言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提升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微课:一个小朋友和她的妈妈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盒水彩笔是15元,一个订书机12元,一支钢笔8元,一本笔记本5元,如果要买其中的任意两样,妈妈付出了50元,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找回多少元?在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有购物的相关经验,对于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难度不大。显然,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最多找回多少元”和“最少找回多少元”的意思,如果要找回的钱要最多,说明用去的钱要最少,购买的两样东西肯定是最便宜的,应该是钢笔和笔记本;如果要找回的钱最少,说明用去的钱要最多,购买的两样东西肯定是贵的,应该是水彩笔和订书机。学生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很快列出了算式,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上述案例,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所学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引出问题,为课堂探究注入源动力,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新的高度,达到轻松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设计引导性问题,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前后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和融合。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关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设置问题,问题应具有引导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的价值,还要注意问题之间的有效衔接,具有梯度性、层次性,形成有效的问题链,让学生沿着这些问题拾级而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针对性、方向性。

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圆柱体的包装盒,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并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拿出圆柱形包装盒,指一指圆柱的侧面是指圆柱体的哪个部分?你认为这一部分展开以后,会是什么图形?(2)展开后的图形,面积应该怎样求?(3)这个图形和圆柱有什么样的联系?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4)你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吗?这几个问题紧扣新知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问题从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触及知识的本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上述案例,教师将学生推向课堂探索的前沿,置于课堂中央,在导向性问题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降低了新知学习的坡度,让学生在无形中化解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生活性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融合和链接,将数学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下,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很多数学老师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知识生硬地讲解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脱节,致使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注重设计生活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提升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后,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具有生活性的问题:你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吗?利用周末时间,向自己的父母了解、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的身高数据,然后记录下来,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学生们很乐意完成。学生在收集相关的数据后,精心地制作了统计图,在制作的过程中,强化了对课堂上所学折线统计图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折线统计图,思考: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身高增长最快?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身高增长最慢?根据统计结果,你还想对自己说什么?这些问题为学生架起了“学”与“用”的桥梁,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上述问题,教师巧设生活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深化了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问题的设计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探寻提问之道,设计高质的问题,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实现有质、有度、有效的学习,真正让课堂彰显活力、涌动激情!

猜你喜欢
统计图圆柱所学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圆柱的体积计算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非所学
非所学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