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 姚银花
《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确立了阅读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纵观时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仍有许多教师越俎代庖,课堂上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时有发生。笔者针对这样的课堂教学状态,尝试着从转变观念、正视误区、妙用生成这三方面来谈谈促进儿童思维萌发的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阅读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对阅读的美好情感。
教师从实践中感悟到一般自己能悟得多深,学生也就能悟得多深,自己能读得多入情就能引导学生读到同样的层次,因此教师把更多的课前准备时间花在了对教材文本的研读探究上,为课堂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做了充分的准备,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调空、驾驭更加自如。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多读少问”“多悟少讲”为核心内容的“充分感知、适当领悟”的策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情感,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并帮助师生共同正视读、悟中的误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让我们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思维拔节的声响,捕捉每一个学生灵魂深处的一抹独特的霞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教学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常会不自觉地进入下面几个误区:(1)只读不悟(即盲读)。看上去读的很多,其实没有多大实效,只是在完成读的任务。(2)读悟分离。读时不注重悟,悟时又不通过读,为读而读,为悟而悟。(3)只读少悟。课堂上多理性的悟,少感性的读,又陷入新一轮的繁琐分析。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读和悟要有机地融合才是阅读教学的真谛。读是悟的基础和载体,悟是读的延伸和提高,两者应彼此影响,彼此促进。首先,朗读不但要实现感知层面的读准、读懂、读顺。同时,也要突现领悟层面的读出感受。课堂上不仅要确保读的时间,提供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不同学生的读发生碰撞,并在交流中让读得到提升,即充分地朗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个体朗读从文本中有所得,有所感,更要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受到新启发,获得新感受,从而更深层次地促进读,使悟的结果转化为显性的朗读,达到悟有所得,读有提升之共同目标深入之。
本人在教学《秋天的树叶》这种写景状物类的课文时,尝试构建开放式的自然课堂,让学生灵感涌动、文思敏捷,使学生收获灵动的写作素材,让每个学生想写好、能写好、写得好。在学生了解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静观秋叶,把思维拉长,把想象的空间无限扩大,边看边想,再即兴交流。那些绝妙的想象,不禁让人屡屡惊叹。
教学片段实录:
师:在风的吹拂下,秋叶仿佛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尽情地嬉戏、玩耍。孩子们,你最喜欢哪种秋叶?在风中,你可以带上自己独特的想象去观察,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的手法,让一片片秋叶活起来、动起来。
生1:我最喜欢银杏叶,请大家把目光一起聚焦于银杏叶。你们看,在微风的吹拂下一片片金黄色的扇形银杏叶多像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呀?我看着看着,忍不住想伸出小手去捕捉它。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人眼中的银杏叶又是怎样的呢?
生2:远看,一片片银杏叶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个亲密的小姐妹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他们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师: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把银杏叶也想象成了小女孩,真有趣!
生3:远看银杏叶就像一位位穿着微型连衣裙的舞蹈家在迎风起舞呢?
师:谢谢你诗情画意的联想,让我都沉醉其中了。
……
师:你们被银杏叶独特的风韵深深吸引了,校园内还有哪些典型的秋叶值得我们观赏、赞美呢?
生4:红红的枫叶是那么引人注目。远看一片片掌形的枫叶就像一个个被打红了的小手掌,在向我招手呢?
师:这个比喻真形象,红红的小手掌在向我求救呢?(众生都笑了)
生5:一片片枫叶就像卤菜店中一个个烤熟的鸡爪,真让人垂涎三尺。
师:看来生活中的你真是个小馋猫,处处不忘吃。(众生又开心地笑了)
生6:我眼前的枫叶,像一个个醉汉涨红了脸,走路一不留神就摔个大跟头。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能贪酒哦!
……
生7:远看雪松长得郁郁葱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耸立在校园内,又像一把撑开的绿伞,为同学遮风挡雨。
生8:站在雪松树下,用手一摸,松叶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仔细一瞧,哇,针形的雪松叶多像妈妈缝补衣服用的绣花针呀!
师:真是个善观察的孩子,这个比喻很贴切!
生:我觉得雪松叶像爸爸怒发冲冠时竖起的一根根头发,又像孙悟空身上拔下的一根根毫毛!
师:你的想象真独特!我们在想象时,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秋叶就具有了生命力!……
教学思考:我恰当地以一个核心问题统领关于想象的指导,没有过多的条框约束,学生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他们在开心地对秋叶多角度的深度细致观察中,被秋叶的韵味、灵动所陶醉,因而情动辞发,灵性得到激发,能水到渠成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进行相应的、贴切的想象。
总之,学生的理解逐步趋向多元化,问题意识明显增强,语言积累趋向丰富,知识掌握更加灵活;孩子们也更加注意在与文本接触时突现有情。这不仅使尖子生挖掘出自己更大的潜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使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