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友
小学生年纪尚小,我们必须要做实德育工作,才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但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只有多组织一些适合他们的德育活动,才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我认为,教师在德育活动中要将严格与爱护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阳光与雨露,能让小学生在润物无声的良好氛围中茁壮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但是我们制定的班规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的班规才有意义。为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我在主题班会上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讨论班级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班规,如学习规定、上课规定等,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班规。之后,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我进行汇总,提取出其中的关键班规和有价值的班规,制定出统一的班规。由于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因此他们更愿意遵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教育领域,如果需要实施惩罚,教师就有实施惩罚的权利。只要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惩罚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教师的义务。”在教育领域,惩罚是必要的存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将教师对学生的惩罚界定为体罚,这是一种误区,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惩罚是一种艺术,有其自身的教育作用。我国教育学专家陈鹤琴老先生对惩罚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惩罚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教师对惩罚的“度”的控制。他指出,如果鼓励法使用不正确,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惩罚也是如此,虽然惩罚代表着一种消极刺激,但是使用合理,也有积极的作用。惩罚是在学生违反了纪律之后采用的。因此,教师要想正确使用惩罚艺术,就必须先明确惩罚的目的,先了解学生做错了什么事情,造成了什么损失,更要搞清楚学生为什么会做错事,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能劈头盖脸就痛骂学生,或者直接动手打学生,这样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只有了解了事情背后的真相,教师在惩罚学生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另外,教师还要在班级中建立奖励机制,奖励要注意时机,笔者采取的是代币法,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评价表,包括遵守纪律的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孩子做到了就及时给予表扬,奖励一到十元不等的班币,等孩子们攒够了班币,就可以来换取相应价值的奖品(如文具盒、笔记本、铅笔、钢笔、文件袋等)。有了评价表的监督,孩子们就会为了能获得奖励而慢慢变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想对学生进行德育,营造良好的班风,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用他们的领导力量感染学生,将学生团结在教师周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当然,鉴于班干部的社会阅历有限,他们管理班级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时,班主任就要教会班干部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比如在管理自习课方面,我采取了“扶着走”的方法。
自习课上,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违反纪律,以前我经常能听到纪律委员大声说:“别讲话,安静!”要说上好几遍,学生才会安静下来,这样会浪费班干部很多的时间。这时候,我想到了魏书生管理班级时采用的“说话接力本”,于是,我找到纪律委员让她看了一下这篇文章,她说:“这个办法值得一试。”于是,她让班内违反纪律要写说明书的学生去看自习,截止到放学要求抓住5个说话的学生,要是少于5个就要写1000字的说明书,明天还需要继续看自习,达到要求写500字的说明书就可以了。有一次,谭立同学违反了纪律,纪检委员让他看自习课,为了抓住5个说话的学生,他认真观察同学上自习,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那天他一直到放学也没有抓住5个学生,只好按班规写了1000字的说明书,第二天他继续认真看自习。现在,我们班自习课的纪律大有好转,各位班干部用“说话接力法”已得心应手,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自习课的纪律甚至比教师上课时都好。
总之,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教师有耐心、有爱心,做到严与爱有机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