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18-11-29 17:01余海琳王明国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现金流量盈余所得税

余海琳 王明国

【摘要】上市公司为了使其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会把盈余管理作为一个经常使用的手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基本的信息可以通过盈余信息反映出来。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使会计信息变得不真实,给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以及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并且给出完善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鍵词】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对策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指的是在没有违反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公司的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对会计方法等进行选择,或者采用一些非会计手段改变公司的会计信息,以此来获得更多利益。由此可见,进行盈余管理的前提是必须要合法。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一)资本市场动机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动机。一方面,我国《证券法》规定,如果一家公司想上市,一个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而那些无法达到要求的公司通常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提升公司的业绩,以此来获得上市的资格。另一方面,公司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准发行股票的价格以及是否能够顺利发行。因此,管理者要想提高股价,就很有可能去调高盈余。

2.配股动机。通过配股,可以使上市公司得到很多低成本资金,改善资本结构。但是只有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要求,公司才会取得配股的资格。因此,上市公司为了能进行配股,就会进行盈余管理,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符合规定标准。

3.维持上市资格的动机。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若出现经营情况不好的情形,连续两年都是亏损的话将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都是亏损的话将被暂停上市。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保持上市资格,在第一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和转亏为盈的那一年,就会进行盈余管理来增加盈利。

(二)债务契约动机

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管理。债权人将在债务契约中提供保护性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例如债权人将对流动比率等指标作出限制性规定。当相关指标的比率超过限制性规定时,就会引起债权人的注意,可能就会收回债务人的贷款。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就可能运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对公司出现的大幅度的盈余波动进行掩盖,使相关指标达到契约规定的要求。

(三)报酬契约动机

当管理者获得的报酬和盈余相关时,为了得到更多报酬,就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当实际获得的收益比预计能得到的收益多时,为了使将来的预计收益增加,管理者可能会用递延收益来使本期的收益减少;当实际获得的收益比预计能得到的收益少时,管理者可能会用巨额冲销的办法使当期的收益变的更少,这样在下年会更有可能得到红利。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1.利用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当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一样时,应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确认。所得税计算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大部分的企业一般都会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会提高本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降低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进而提高本期获得的利润。例如,一家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税法上不允许扣除这部分的减值准备,使得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由此产生了20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所得税率是25%,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会增加50万元的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50万元的本期所得税费用,增加50万元的本期利润。

2.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公司应于每年会计期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如果有证据可以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比账面价值小,就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之后的金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经过折现的金额,用它们中较高的金额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会计人员在计算这两个数额时应该做出专业判断,这就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当公司在某年有很不错的经营业绩时,就会计提比较多的减值准备,这使得调整以后年度的利润变得更加容易。

3.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公司进行某项目的研究开发时的支出可以划分成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该计入当期损益,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应该作为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成本。虽然目前的会计准则明确界定了如何划分这两个阶段,但在实践中,这两个阶段仍然难以区分,主要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就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增加自己的利益。通过延长研究阶段,能够使费用增加,从而使利润减少,而要想使利润增加,就可以延长开发阶段。

4.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需要通过长期的购建或生产活动,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以使用或可以销售的状态,这时才可以进行资本化。较大的能够进行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范围让公司能够进行盈余管理。例如,推延对存货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状态的确认,可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1.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公司和关联方之间进行商品购买和销售时,交易价格往往会比市场价格高很多或者低很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利润进行调节。另外,上市公司可能会让它的母公司或者子公司承担自己的管理和销售费用,通过收取低额或者高额的利息对财务费用进行调节。

2.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第一,收购兼并。上市公司根据并购前的范围,增加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子公司或降低一些盈利能力不好的子公司,这会让公司得到快速增长,使上市公司达到增加合并利润的目的;第二,债务重组。对债务人而言,债务重组会使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大大提高,从而使公司的利润增加。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可以向债权人提供一些特别的好处,从而和债权人达成重组的协议。此外,在公司的利润相对较高的一年,通过债务重组也可以隐藏高利润,以便在将来可以从债务人那里得到经济回报。

3.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进行盈余管理。由于上市公司有利于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视,对上市公司进行扶持。例如,对于那些與我国发展政策相符合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有权提供财政补贴。公司得到财政补贴之后,可直接将其计入当期利得,这样能够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快得到提高。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管理者运用合法的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能够让公司变得更加成熟。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大多是一种投机行为。比如,有的上市公司过度使用关联方交易等方式,粉饰公司的利润或者逃避税款。它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好处,这也是导致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真实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建设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让公司管理者可以进行的会计选择减少,特别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明确计量准则,这样会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降低。并且应及时对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进行补充修订。

(二)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罚力度

盈余管理不能操纵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和利润相比,反映出的信息更加真实。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比净利润低,这就说明公司确认的利润是不真实的,那么公司就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监管部门应该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不仅要对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披露,还应该分析一下现金流量指标,另外,上市公司还应披露其重大行为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造假行为,应该加强对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

(三)规范政府的行为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例如,当上市公司有停牌或者摘牌的危险时,地方政府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提供财政补贴,这让上市公司的业绩很快就会变好,这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赵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识别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2):67.

[2]孙艳娜.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中国外资,2014(4):125-126.

[3]陈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J].金融经济,2017(10):115-116.

猜你喜欢
现金流量盈余所得税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制造型企业现金流量管控浅谈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递延所得税”对企业所得税影响分析
各项税收收入(1994~2016年)
企业现金流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解读支持企业重组的所得税新政
利用Excel 2007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