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各类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高校毕业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更会影响其对人格和道德水平的塑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理念,社会崇尚人才个性的背景下,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已经逐渐展开。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性格和能力的独特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思想,这是我国以人为本执政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发展和人才培养诉求。以人为本下理念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是指高校辅导员在针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思想政治的方针与形式要契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当今的高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成长于互联网广泛应用的环境之下,他们的思想方式与以往的大学生已经明显不同,原有的教育理念和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学生工作情况,与时俱进转变工作理念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以人为本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1.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学生原则、贴近实际原则和贴近生活原则。贴近学生,是三贴近原则的核心原则,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人际交往情况和在校生活情况等。贴近实际,是指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步入社会后会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针对就业、考研、创业这些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答疑解惑。贴近生活,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度较强,而身心发展正由幼稚逐渐将成熟阶段过渡,是非判断能力还未完成形成,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他们生活中的困惑与苦难对症下药,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期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2.因材施教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特点各有不同,对于个性内向、性格压抑的的学生,辅导员要发挥恒信和耐心,教努力挖掘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针对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引导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施展才华,为集体贡献力量。
二.以人为本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1.选拔和培养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由于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要求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也要相应提高,除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外,还必须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由于辅导员在具体开展工作时,要面对许多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并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知识,只有这样素质全面、品质高尚的辅导员才能胜任思想政治工作。在选拨辅导员时,要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考察,笔试环节可以重点检测考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与知识面;针对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则要考察考试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对于进入试用期的人员,则要重点考察其道德品质,在选拔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选拔出能够真正有效开展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在辅导员正式上岗后,要继续强化对辅导员的职业化教育和培养,促进辅导员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建立健全督导员工作考核与激励制度,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思想政治工作。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通过老师机械化的讲授来让学生对教育内容死记硬背,容易出现走脑不走心的情况,并未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大学生普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高校辅导员可以引入互联网手段辅助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依靠传统的课程教育,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QQ、陌陌、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交流方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辅导员提出的建议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采纳。此外,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新形式下掌握思想证据教育的主动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和辅导员长久不懈的努力,辅导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勤学习、多思考、重实践,用专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优秀人才,不负时代对于高校教育的期望和和要求。
參考文献
[1]王艳丽.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学周刊,2015(11).
[2]杨岚岚.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J].教育与职业,2013(2).
[3]邢坤.浅论“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7).
(作者介绍:曲涛,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团委书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