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群兄
30岁的詹金斯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最繁荣的街道上经营着一家书店,里面除正常的书籍外,还存放着一些高质量的古书。
为了让爱书者有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也为了让那些有价值的古书不至于遭到破坏,詹金斯规定,只有提前预约才能进入书店,而凡是进书店的人,不能衣着随便,不能大声喧哗,更不能拍照或无目的性地来回走动。
感觉书店限制很多,但书店的生意反而更好了。詹金斯也因为其“另类”的管理方式而成为书商界的一大名人。
一次,詹金斯组织了一次“送书下乡”活动,他发现并没有几个人对书感兴趣,更多的人都只是远远地看着,即便是免费的书,他们也表示不需要。
詹金斯感到很纳闷,于是在活动结束以后挨户进行“私访”。他发现,其实并非人们不喜欢看书,而是对太“定向”的东西不感兴趣。有人提议说,希望能有个“自助”书店,这样青少年买青春期方面的书,或者新婚夫妇买两性方面的书就会免了不少尴尬。
有一个50多岁的老婆婆跟詹金斯说,她总是会在凌晨的时候醒来,而那个时候若做其他事就会影响到别人休息,所以,她特别希望有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这样她就可以去书店看书。
詹金斯將“私访”后得到的建议进行了梳理,觉得在乡村开一个24小时营业的无人书店很有必要。很快,詹金斯在路边的一块空旷处建了一间名为“逻辑不健全”的书店,这儿没有店员也没有安装监控,书架多为乡民们提供的泡沫蔬菜盒子或者废弃的旧书架。另外,詹金斯还从二手市场购买了一些旧家具、家电。他希望人们在看书的时候可以有地方坐下来喝喝水,或吃点面包、饼干之类。
书店的所有书都是詹金斯根据当地书迷的需求,精心挑选摆放的,他还在门口的正前方留了一块黑板,上面写明:所有的书都没有定价,如果你喜欢,可以随心付款,甚至不付款。
书店自开张后,很快拥有了一大批“死忠粉”,尤其是吸引了一大批公交司机和出租车司机。他们纷纷表示,来这里买书很自由,不会有人问他们想买什么书,也不会有人因此揣测你。
在这家书店里,提供的不仅仅是书,还有精神寄托。书店内有一本留言簿,有一些顾客深夜来到这里,他们有些有自杀倾向,有些情绪不稳定、低落或者焦虑,但他们在这里重拾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在世界各地的主要书商都在亏损的时候,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书店却生意兴隆。开业至今,书店从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现象,甚至还有盈利。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不符合商业逻辑,对此,詹金斯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许多事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好比有人拿书不付钱,但总会有人付多余的钱。并且我开书店的目的不纯粹是为了赚钱,我更希望那些睡不着觉,或者遇到麻烦的人,可以来这里。而他们知道书店在这里,就很好。”
(摘自《辽宁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