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娟丽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并注重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及领域之中。”一位儿童教育家也曾经说过:“只有从孩提时代或在摇篮之中开始,对一个人优秀的品格和道德进行陶冶、培养,才有希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时间肯定是越早越好。”
幼儿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逐渐养成和形成的道德品格将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最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3~6岁也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及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对其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面对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复杂的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品德的培养是一种外塑与内化的过程。但是品德教育不能只靠外塑,还应注意如何内化,让幼儿知道“该做什么”及“怎样做”,最终让幼儿“愿意做”“习惯做”。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品德养成教育。
一、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真诚善良的品质
诚实守信、真诚善良是培养幼儿长大后是否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说谎话,诚实为本,诚信为怀,要求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比如,幼儿出现拿别人的东西、说谎等问题时,教师不能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批评或者吓唬甚至打骂,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更加柔和的手段让幼儿触类旁通地得到教育。教师可向幼儿讲一些益智类教育故事,如“狼来了”“杀彘教子”等,让幼儿在文学作品中进一步受到诚信教育的感染、渗透,并通过对比,让幼儿明白“诚实做人”的道理,从而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进一步改正。
二、教育幼儿学礼仪,知书达理
在文明行为教育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言传身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断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礼貌语,如“早上好”“谢谢”“对不起”“请”等,在班集体中营造文明的语言环境。另外,由于幼儿模仿性强,教师应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懂得文明的行为、礼貌的举止,并在游戏过程中效仿、练习、巩固。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开始,逐步加强对幼儿行为的要求,经过多次的练习和引导,幼儿文明行为习惯便会逐步养成。
三、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教育幼儿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小学会对人友爱、宽容,这是培养幼儿长大后具有良好、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再加上他们的心理、性格等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且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开展一些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让幼听听书本上的一些故事,引导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将他们的思维带入故事的意境之中,对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让他们意识到友爱、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通过这些浅显的故事和亲身体验,让幼儿明白团结友爱、宽容待人的重要性,为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开端。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如“运南瓜”等,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喜悦。
四、注意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精神
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由于很多家长觉得他们还很小,怕他们累着,舍不得让他们干活,很多事情都被大人无偿包办代替,致使这些幼儿的自理、自立能力非常弱。大人的包办代替根本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从培养幼儿的自理、自立能力入手,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在家里尽可能让幼儿独立地活动,如让他自己穿衣,自己收拾学习用品,自己吃饭等。同时,家长可尽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玩具和图书等。教师可在班内适时开展一些“宝宝成长”比赛,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扣纽扣等,以此来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提高他们自立的能力。另外,在平时,还可开设多种创造性游戏,使其模仿成人劳动、克服困难,在游戏中坚守岗位,从而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中获得苦中有乐的精神体验。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锻炼自理、自立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从中学会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可塑性也很大,在形成个性品德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教师和家长必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坚持不懈,常常抓、反复抓,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才能使幼儿思想品德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2]杨丽珠,邹晓燕. 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