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丽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先让课堂变得生动,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无论学生的思维或还是手能“动”起来,均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会使学生的头脑得到解放,思维视野更加开阔,最终学生能真正变成课堂上的主体,从而能让生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动起来;教学方法;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探索,使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把控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重视理论,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虽然开展实验活动时,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但是专门的实验课时有限。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也容易步入学习倦怠状态。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1. 开放课堂,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
教學要创设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尝试的机会,做到学生先动手教师再补充,先练后讲。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有益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教师可以使用自创教学工具、多媒体视频甚至网络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设计一些可行性较强、创造能力较好、生活性更强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学生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多样性”教学中,许多教师自制教具,将磁性贴纸剪成各种形状,代表不同的氨基酸,请学生在黑板上排列。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贴法,通过成果对比,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对蛋白质的影响。甚至有教师采用铁丝和颜色各异的珠子进行串珠,铁丝可以让学生尝试各种盘曲折叠,又可以体会肽链的空间结构对蛋白质的多样性影响。
2. 渗透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这是由高中生物学科自身的属性决定的,因为高中生物本身就是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另外,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享受快乐的教育。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医生,遇到有关癌症治疗或预防的咨询,怎样给予对方一个可行方案。学生可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防癌、抗癌的资料,阅读并整理,进行小组讨论后,在班级中尝试模拟健康咨询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新知识,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能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动起来,了解到细胞癌变的情况,进而能在今后重视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学生通过调查,更好地理解了相关内容,也能强化自身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教学活动要扎根于生活,并与现实生活形成紧密联系,用生活实际验证课本知识。灵活地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融入教学案例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生物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小故事作为案例引导:一个人乘船旅行的过程中,遭遇到恶劣的天气,船只沉没后他漂流到一个小荒岛上,此刻他身边只有一只鸡和几斤玉米,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能量以撑到有人救援,问这个人需要如何进行食物分配。其实这个案例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很多电影中都以孤岛求生为题材拍摄的,学生能根据设定的条件快速调动思维,思考如何分配事物。但是,学生想的问题无非是先吃鸡或者先吃玉米。教师可以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并以此为转折点,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从故事中转向教材内。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激发起极为浓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快速进入到学习中。
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学习与能力获取并重,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入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夏文秀.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J].新课程导学,2012(5):12-13.
[2]盛兰柱.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动”的艺术[J].中学生物教学,2016(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