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春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不断增强,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文章探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3-0093-01
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但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还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上得到了完善,使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本文对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论述。
一、巧用微课
微课能打破时空限制,有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新课导入时,多数教师常采用“语言式导入”或“实验导入”。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用微课导入,更直观、生动、形象。当然,微课的录制和剪接过程很耗时间和精力,但优秀的微课可以反复使用,还可以跟其他教师分享。因此,教师要不惜时间和精力,多下功夫,多出精品。利用微课学习某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初步接触。学生将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点或者不理解的内容与教师讨论,教师再通过典型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对已有的微课加以改进,使之更加易于被学生理解。微课可以有效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时,要有较强的前瞻性,根据学情,充分预设,注重生成。
二、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生动、形象、有趣的物理情境,拓展实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电学”时,教师构建仿真实验室,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实物图,进而让学生快速判断电路图故障。连接电路时,教师故意“忘記”断开电源,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节到最小值,让灯泡烧坏,进而让学生判断故障所在。仿真实验趣味性强,和电子游戏有相似之处,能帮助学生克服“电恐惧”的心理。另外,教师还将部分学生的实验细节拍摄下来,并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不足与成功。又如,在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能帮助学生科学、精准地完成模拟实验。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改变课件内的蜡烛的物距,观察物距、像与物的大小变化情况,归纳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再播放飞机离我们而去时的情景并加以解释。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探究蜡烛变短时所成的像的位置变化情况。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有用,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物理。例如,在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公共汽车突然启动时,站立的乘客是向前倾还是向后倾,突然刹车时情况又如何?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后,教师再用实验验证,引导学生探究惯性知识,列举利用或防止惯性的实例。又如,讲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时,教师让学生探究:“打雷时,我们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此外,教师还可经常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创设情境:不用手拿,如何将纸杯中的乒乓球取出?有的学生倒出小球,有的弹击纸杯底部,有的用嘴对着小球吹气……当教师拿出电吹风,沿着杯口的边缘吹气并将球吹出时,学生既意外又兴奋,瞪大了眼睛,探究知识的热情油然而生,高效的学习真正开始。
五、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在传统的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方抓药”的方式进行操作,没有创新的机会。新课改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最后用实验来验证,进而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果凸透镜有一半被黑纸遮挡住,还能呈现完整的图像吗?如果凸透镜上有一只苍蝇时,光屏上会出现苍蝇的图像吗?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六、 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中的物品
教师要善于开发实验资源,如饮料瓶、注射器、泡沫、乒乓球、小吸管等,都可成为实验器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上述材料制作密度计、潜水艇、浮沉子等。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地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制作技能技巧。这些作品,尽管很简单粗糙,但学生会倍加珍惜。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七、分层施教
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为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要分层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弹性作业。例如,在教学“声现象”时,教师对学生分配任务:A组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声现象,B组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或者声的有效利用进行课前预习和思考。在课后作业布置时,A组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做题和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B组学生完成难度较高的作业,拓展和延伸,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熊伟.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5(12).
[2]田常林.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