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明
很多自动变速器的小型维修门店不太愿意深入阀体内部仔细检查,而只是简单地更换阀体。他们有时更换的是拆车阀体,有时更换的是市场上所谓再制造的阀体,但往往装车后问题依旧,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往往造成后续的很多时间成本。
其实这种额外成本可以通过系统的操作规范来降到最低。
首先,在更换阀体及其他零件以前,尽量搜集故障信息,并分析故障根源。诊断过程要始终如一地遵循科学的故障诊断方法和信息归档步骤。
其次,在确定阀体故障后,尽量分解原装的阀体,对各油路进行真空测试,检查阀芯和阀孔的磨损程度,是否有阀芯卡滞的情况,单向球是否完好,以及电磁阀是否完好。对于电磁阀的测试,有些电磁阀(如ZF6HP)可以用简单的真空测试,有些则需要使用电磁阀测试机。这些深入的检查往往会帮助维修人员找到真正的故障根源。
维修后的变速器重新装回车内后,如果运行起来并不完美,那么对付这些维修后的问题,首先需要确定故障现象是属于以下哪种情况。
(1)是维修后才出现的新问题,故障现象和维修以前的并不相同。
(2)依然是维修前的老问题,这意味着前次的维修并没有真正修复故障的根源。
如果没有更换阀体,而只是进行了维修,那故障根源还比较容易判断。但如果是更换了一个阀体,那就多了一个变量,就需要根据当前的故障现象和此前故障诊断记录进行分析。这就使原始故障现象的记录和诊断步骤的归档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
我们不能指望所谓“大师”的一招制敌,依靠经验立马指出真正的故障点。在更换任何零件前,我们需要严格遵循一套科学的诊断步骤,能够更方便地追踪到故障的根源。这套常规步骤中的一些要点如下。
在开始动手前要确定得到所有关于车辆的正确信息。如果车辆的年份、车型或发动机型号是错误的,很可能会导致维修人员错过重要的技术通报,或者找到的技术通报并不适用于当前车辆的问题。这可能会大大误导诊断过程。因此一定要通过完整的车架号来得到车辆的年份、生产厂家、车型、发动机型号的准确信息。
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使用错误的零件。比如爱信的AW55-50阀体,其2004年以前的版本中,在B5离合器控制阀内并不使用弹簧。而在2005年的版本中,则加入了一个弹簧(图1),并改变了与此相关的控制程序。不同年份版本的阀体在运行中会产生故障。这属于上述的第一种问题,由于维修而新加入的问题。
变速器里的油液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变速器的运行,但现在的变速器往往没有标尺来直接测量加热后的液面高度了,当然我们不能在诊断过程中等着油液冷却下来再进行测量。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此问题,那就是在路试车辆前,就把油底壳内的油倒入一个空的容器,这可以计算出变速器内原油液量是否在正常范围。请注意,必须在路试前或者把变速器拆散前就进行测量和记录,这其中往往包含着能够帮助找出变速器失效原因的重要线索。
很多当前常见的变速器油往往在正常状态下行驶几千公里后就开始变色,由于这个原因,你很难根据变速器油是否变色来判断变速器的故障,然而变速器油的气味很重要,气味能判断出很多问题,比如:烧坏的摩擦片会有特别的气味,过热的变速器油也会有不同的气味,正常的旧变速器油和新变速器油闻起来也是不同的。
图1 AW55-50SN2005年以后版本的中阀板
不论某个故障码是否会与变速器有关,我们都应该把车上所有控制单元的故障码导出来。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诊断仪上给出的故障码的解释有时是不正确的,因此维修人员需要记下确切的故障码,然后到各种技术文章中寻找有关这个故障码的信息,这样往往会得到更精确的诊断信息。维修人员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关键信息是触发这个故障码的条件。当知道在触发这个故障码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线索查下去。故障码触发条件会告诉我们这些线索。
(1)故障码触发时控制单元需要收到哪些信号,或者没收到哪些信号。
(2)故障码触发时,是否有其他故障码必须存在。
(3)必须达到什么温度才会触发这个故障码。
(4)某种情况需要维持多久才会触发这个故障码。
(5)当这个故障码触发时,控制单元会采取哪些动作。
我们应尽可能对故障车辆进行路试。尽管有时客户的车开着开着就不走了,这经常是由于滤网被杂质堵塞而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让车先停一会,然后车往往就可以开动了,这至少可以让我们进行一个快速的路试。再比如,如果车辆没有倒挡,或者升挡时突然就空挡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个快速的路试来记录一段数据流,通过观察数据流可以判断哪些零件是正常工作的,哪些没有正常工作。这样就可以获得很多关于车辆状况的信息。
如果没法对车辆进行路试,那就很难判断变速器返工的原因是上次维修后新增的,还是上次维修中根本没有修复这个问题。如果第一次维修时没有进行详细的路试和记录,就会导致花更多的时间来找到返工原因。
故障码是个很重要的诊断信息,但它并不能告诉我们所有的信息。如今大多数的诊断仪可以连续记录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数据流,就像电影一样记录下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工作状态。这往往是诊断仪中最贵的功能,也是最少被理解和利用的功能之一。在开始拆卸分解变速器前,我们就需要熟悉诊断仪的这个功能并记录下车辆行驶时的一段数据流片段,然后把记录的片段存在诊断仪中,以备初步的诊断以及今后的参考。对维修前后的数据流进行比较,将极大地节省维修时间和成本。即便在维修后还存在相同的故障,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数据流来判断这个症状是否有略微的减轻或者加重,然后就可以判断出我们的维修思路是在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是朝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查阅与目前的症状和故障码相关的所有技术通报可以令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工作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原来我们认为和变速器毫无关系的故障码,在某个技术通报中被指出其实是和变速器故障相关的。有些技术通报会告诉我们在翻新这个变速器后,需要重新刷一下控制单元程序或者有一个更新版本的零件需要使用。
蓄电池需要保持一定电量,这点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蓄电池没电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当我们想获取控制单元内的故障码时,会发现故障码早已丢失,导致失去了重要的诊断线索。更为重要的是,在电控变速器中,如果充电系统或者蓄电池没有处于良好的状态下,变速器将不会正常工作。
如果变速器控制单元是内置于阀体上的(也就是所谓的机电一体控制系统),就一定要测试变速器油中知否存在防冻液和水。这两样物质都是损坏电子元件的慢性杀手。在很多情况下,防冻液会从损坏的散热器中泄漏到变速器中,甚至并不会改变变速器油的颜色。变速器油在进水后变成所谓“奶昔”状的传统情况,在新型变速器中已很少看见。但泄漏进变速器油中的防冻液和水会慢慢损坏昂贵的变速器控制单元,这可能导致修理厂要承担用户在质保期内因变速器控制单元损坏而产生的维修成本。
在很多处理返工的情况中,当技术支持人员问询在变速器维修前有哪些零件是受损的,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很笼统的,比如变速器烧了、换挡打滑(但不确定是哪个挡位打滑)、换挡冲击。其实,记录下具体哪个零件烧毁了或者失效了就是相当关键的诊断信息。因此在拆解变速器的过程中,需要花些时间将具有打滑问题的每个摩擦零件及其他受损零件进行准确记录,这在诊断返修原因时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最终的质量其实就在于对每一 道 工艺步骤的控制。那么诊断故障原因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也在于处理它的流程中。将所有的记录信息汇总到一起,将极大地帮助你判断故障到底是维修中引入的还是原来的问题没有被修复,这将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正确的流程和信息记录帮助你尽量多地收集到各种有用信息,诊断过程就像一个拼图游戏,你收集到的散片越多,就越容易得到整体的图像。诊断高手往往会有一个很关键的诊断计划,并且会按步骤来执行,同时详细记录各步骤的结果。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