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杨小街中心学校 乔 银
目标导向就是通过目标的引导,为教学指明方向。要求强化目标意识,在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到达,让学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
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中心指的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依据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对照相应的目标,精心设计一组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典型数学问题,构成问题序列;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上,围绕与目标相应的问题解决来展开,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形式。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具有情境特征的问题,即:(1)接受性,学生愿意考虑且具有考虑它的知识和能力;(2)障碍性,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思考;(3)探究性,学生不能按常规去套,需要探索研究。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只要运用反馈的原理,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合理使用,自评、互评、主评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及时获得关于结果、过程的信息,可以及时强化、及时调节、及时矫正,使教学实现自我改进。同时,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成就和不足,找到成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改进、主动发展,使教学实现自我激励,使评价服务于教学。
课堂操作程序是教学结构内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展现了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为活动次序的安排,使活动条理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课堂操作程序大致分为以下六步
任何学习都是有先决条件的。实施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在新目标教学中所需要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动作的准备程度,并刺激回忆学习的先决条件,为新课做准备。诊断的重点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可以课前诊断,也可以是新课刚开始时进行,可采用提问、测试等形式。
提出目标是为了引起注意,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并激活监控。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也可以以旧换新,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这里所设计的问题情境通常是基本的,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情境,它应引起学生对掌握一般规律性的认识需要。
这一步是呈现设计好的问题序列,并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尝试活动。要求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问题设计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和认识上的转折点上,这样有利于使学生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缩短认识过程。
问题序列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一次性呈现,也可以是一个一个顺次出现,由一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下一个问题。
尝试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指导问题的步骤:认识问题——寻找方法——实施方法——回顾并做进一步拓展研究;(2)指导问题解决的策略时要特别强调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在问题解决遇到困难时,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超越特定的情境,或变化情境以适应模式,或变化模式以适应情境,从而实现解题的突破。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核心问题。(3)指导学法;(4)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激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可能成功抱有强烈的期望,情感因素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这一阶段中,评价主要有自评和主评两种形式。自评表现在学生对尝试问题解决活动形式的选择和对问题解决进程的自我意识。主评表现在对学生障碍部位及其性质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点拨。
学生尝试后,有的同学把问题都解决了,有的同学可能有问题不会做,有的同学解法简约,而有的则复杂,有的则是错解等。通过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见解,对不同意见的地方展开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也可以在知识的易混处、思维的节骨眼上设计问题,引起讨论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问题更明确,印象更深刻。这使学生之间的互评频繁,灵活性大,针对性强,具有诊断性和形成性功能。
在尝试和交流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整理,使活动过程有序化、结果概括化、结论明确化。通过回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元认和水平。同时要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绪,审视成功带来的技术性经验,强化成功感。
这一步实际上是新知的形成性评价,对应于新知的掌握目标。为教学及时提供达标程度的反馈,以调节教学,进而强化、深化新知。
训练中不能搞机械模仿和简单重复,要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变换作为直观对象的事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变更对象的非本质要素以突出对象的本质要素,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等。变式训练对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课堂上安排的训练题的难度和数量都要适当。
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出有关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结合必要的讲解,指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应关系,使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结论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并纳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从而确保学生能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一步主要在课外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作用是增强保持,促使迁移,促进个性的发展,对应于掌握目标和发展目标,它既是本节课的课时终结性评价,也是下次课的诊断性评价,并直接为教师的课外个别辅导提供依据。训练题分两部分,即必做部分与选做部分。必做部分除了必要的模仿练习外,主要采用变式题,题目要有层次,有适当梯度,以达到以新带旧、循环巩固的目的。选作题主要是课题问题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一般化、特殊化、限定、类比等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造才能。
以上六步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由于教学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又十分活跃,学习任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以上程序也可以做些变化,如第四步与第六步可以合并,第三步与第五步可以合并,再如第二步也可以由教师再现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等。但这一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不变,即“目标导向、问题中心、评价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