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迪, 孟祥庄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森林公园的面积及规模往往较大,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及完整的生态环境。森林公园的生态完整性造就了其具有很高的教育科研、文化传播、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国家对森林公园加大了建设和保护的力度,为人们游憩、疗养、避暑、文化娱乐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森林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2015年底,共有森林公园800多处,面积约1100万左右hm2。森林公园之多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导致了森林公园成为了人们亲近大自然、放松压力的最佳场所。
然而基于视觉审美为主的景观环境设计己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人们渴望得到舒适、放松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不再是简单的环境装饰,人们更想要的是在公园景观的游历过程中,通过景观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产生对公园景观的全方位体验。目前森林公园景观设忽略了感官的感知体验,大大降低了景观设计的质量。在景观设计中加入感知体验设计,能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更深刻的体会景观设计师所表达的含义,往往这样的景观感知体验更能感受到真实有生命的自然景观,形成难忘的记忆。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时有“意在笔先”这一说法。景观师在做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在做设计前都会先有其主题构思,也就是意境,这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一个好的主题构思是整个景观设计的灵魂,主题会贯穿整个森林公园,它会影响到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和景观构成,也会影响到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体验。森林公园主题的构思应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创造出其特有的主题特色,这样能更好的区别于其他森林公园。但是现在森林公园主题的构思缺乏创新、缺乏地域特色、文化堆砌等,这样设立的主题往往做出来的景观设计也是失败的,没有明确的主题指导景观元素合理的安置,会造成景观元素的设计没有章法,游园者也难以在游览时产生难忘的感知体验。一个有创新的森林公园主题,对于人们前来观光游览是有吸引力的,这也是人们对这个森林公园最初的感知体验,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森林公园游览时的感知体验。
一些研究指出,当人们获取外界景观信息时,其中大约70%左右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完成的,并且在绝大多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都以视觉体验作为最首要的因素[1]。视觉确实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最常用的器官,通过视觉能辨别形状、颜色、现象等,它能将现象作理性的分析、联想、诠释和领悟,并且在视觉过程中对信息轮廓进行辨析,判断。视觉不仅是心理与生理的感知,更是创造力的根源,其经验来自对四周环境的领悟与辨析。但是,在以往的森林公园设计时,设计师往往会过于注重给游览者以“设觉盛宴”,游览者认为景观就是以视觉为主的代表,旅游的目的就是开阔眼界,而忽略了其他感官的感知体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裕和眼界的开阔,简单的“视觉盛宴”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只用视觉感知体验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还是不够全面的,在设计中应更全面地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体验。用听觉去感知体验声音,用嗅觉去感知体验气味,用味觉去感知体验味道,用触觉去感知体验材质肌理。这样的森林公园设计才是有意义的,这样才能最大化程度的感受自然环境舒适与优美。
森林公园往往是以人工林或者天然林为主的大型公园,生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的建设是为了保护生态资源,而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元素多以生态资源为主。为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在规划设计时尽量的保持森林公园的自然性,尽量少的留下人工的痕迹。由于森林公园内的景观多以植物、山石、流水为主,良好的游览空间组织能给人更好的游览感知体验。由于森林公园内树木居多,在公园内游览时大多数是树木景观,往往会降低了人们对森林公园的良好感知体验。在空间规划应将景观节点有机的串联起来,不同类型的景点应穿插连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森林景观面积较大时,应在空间相应位置增加景观节点。可以利用不同形态、颜色的植物搭配出给人以具有吸引力的景观,也可以增加活动场地,让人们亲近自然。在景观空间组织上丰富景观变化,也丰富了人的感知体验。
人的每种感官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是其他感官替代不了的,只有调动所有感官相互配合去感知体验到的景观环境才是完整的。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多的调动人的感官,人对景观的感知体验也就越强烈,形成的记忆也就越深刻。例如4D电影,在视觉、听觉的基础上增加了身体的触觉感知,这样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更真实刺激,也容易形成难忘的记忆。那么在森林公园中也是同样的,多感官之间可以进行有机的组合,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森林景观中可以以某种感官为主,其他感官为辅,巧妙的设计使感知体验会更有层次性。
我们在森林公园内游览时,往往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位置。蜿蜒的景观道路,起伏的地形,周围环境的开阔和密闭,不同颜色、形态植物的多层次搭配都会影响到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体验。随着人们游览时的移动,所处位置环境的不同,人们的感官感知体验也是在发生变化的。由于人们的移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视觉感知是在不断变换的;前一个景观的声音、气味逐渐的变淡,下一个景观的声音、味道逐渐变浓;在触觉感官上前后两个景观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在景观设计中所说的“步移景异”,给人丰富的景观感知体验过程。
人作为森林公园景观环境的主要参与者,景观感知体验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核心,除了要调动人的身体感官,更应调动人的情感感官,给人心理上产生正能量和积极的情绪。情感感知体验是是基于感官感知体验的升华。人们来到森林公园是为了释放压力、亲近自然,想从景观感知体验过程中感受那个触动心灵的景观。所以人们往往感叹于高山的壮丽、湖水的明媚、树木的参天、鸟声的清脆、小草的坚韧,这时人们会产生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是突发的、短暂的、强烈的,但是给人的情感感知体验却是深刻的、持久的。这种情感感知体验往往具有主观性,与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例如,中国古时候一些文人墨客,他们爱好游历祖国山川,当遇到触动自己心灵情感的景观时会吟诗作对,是一种寄情于景的表现。让人们感受到情感的是是景观创造的理想境界。
森林公园资源丰富,是一本天然的百科全书。相比较在书本上通过枯燥乏味的文字和图片来学习,在森林公园内的教育感知体验得到的知识会更直接、更深刻。在森林公园内学到的审美价值、生态知识,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学不到的。在森林公园内的教育感知体验可以通过阅读园内的文字介绍、园内的教育解说、自己的五种感官等实现。在森林公园内的花草树木、自然现象、地域人文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兴趣。这是人们主动的、有意识的去接受知识,通过仔细观察,这样所得到的知识更容易在人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
国家设立森林公园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每一处森林公园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历史文化的积淀、珍贵的生物等,这也是森林公园的魅力所在。真正的教育感知体验就要其从特点入手,使森林景观具有吸引人的磁场,这样才会使游览者有所感。增强保护森林公园的信念,森林公园内的教育感知体验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过程。
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是因为其生态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游憩、教育的功能。当然在森林公园感知体验景观设计时,必须把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才是游人对景观的感知体验设计。人们游览森林公园的目的不同于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人们更加看重的是亲近森林景观的机会,在此可以放松身心、丰富知识,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而非视觉冲击[2]。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应充分站在游人的角度去思考,与游人进行沟通交流,来确定其设计的主题。感知体验设计也就是在设计时增加人与景观的交流,营造出对游人有吸引力的景观并参与其中,使人与景观之间形成互动。景观是感知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景观的认同,使景观与人融为一体[8]。感知体验式的森林公园是人们所向往的,综合的感知体验式景观的设计也逐渐成为森林公园景观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