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研究

2018-11-29 21:04:34林丽萍
名师在线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阅读教学

林丽萍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莲塘学校,福建南平 353400)

引 言

初中语文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高中语文更深层次的学习的基础奠定。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对初中语文进行创新性阅读教学研究有诸多益处,一方面,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强化学好语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拓展阅读眼界[1]。所以,针对中学语文,开展创新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一、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及不足

1.应试教育的浓雾一直笼罩在中学语文教育的上空

从科举考试至恢复高考制度,应试教育是令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学生获取知识裹足不前的障碍。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抱着以“高分中考”来要求学生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该方法令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延续了近几十年,导致学生想象力束缚在一个牢笼之中,挫伤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经过多年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后,学生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均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逐渐磨灭。

2.中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不愿打破陈规旧习

在长时间的固有学习教育模式下,部分语文教师仍然死守过去的刻板教育方式,对新课改的响应度不够高,只是在应付形式。在实际的教育中,仍然不愿意迈出一步去打破陈规旧习,仍然以“教师说、学生记”的模式来应对教育改革。教师若不转变观念,不将创新培养能力以及理论教学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令其对语文教学降低学习兴趣,导致新课改最终流于形式。

二、新课改模式下中学语文创新阅读实施意义

1.符合当下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是当下教育部根据目前人才需求而提出的教育新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令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创新意识培养,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成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对人才定位的要求。创新教育符合当下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创新阅读教学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迎合新课改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地指出了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因此,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大纲中还指出,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实践能力。所以,从大纲层面出发,中学语文创新阅读完全迎合了新课改的目标以及大纲的要求。

三、新课改对中学语文阅读中提出的要求

1.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新课改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因此,需要将教育教学方式充分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进行教育方式探索,颠覆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抛开以成绩来衡量学习成果的检测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保持一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决心,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2.摒弃陈规旧习,树立新的阅读理念

新的阅读观念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令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及领悟来获得阅读体验,而非是教师耳提面命的灌输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令阅读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鉴赏能力。

3.建立新型的阅读教学观念

在阅读中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牢记于心。阅读中教师的过分干预,不仅令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更是令其产生某种程度的依赖性,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新的阅读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自我阅读满足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就如何提升语文创新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令学生在探索性的阅读中获得阅读体验

在阅读中,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的探究,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进行外延式学习。当然该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理解教材并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推动课内知识向外延伸,能够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比如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学习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找到作者相关的信息,了解作者的生平后再来阅读该文章,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怀念。通过理解一个身患疾病的人,在母亲小心翼翼的呵护下,逐步产生了生的希望,来体会一个本身已被病魔缠身的母亲为了孩子,掩饰自身病痛来鼓励儿子活下去的伟大母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令学生对阅读知识有更深的体会与感触。

2.通过专项性阅读来进行课外阅读拓展

专项性阅读是一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活动。通过专项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知识积累,同时对同种类型的阅读素材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譬如在学习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与同类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并找到相类似的地方,如两篇文章都是对一个人物形象的描绘,都是对现实主义进行批判的小说类型,前者是对一个急功近利家庭成员丑陋嘴脸的揭露,后者突出了一个墨守成规不愿改变的社会旧人物形象。通过对该类型的小说阅读,能够令学生对批判现实主义的外国文学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简言之,利用专项性阅读训练,能够让学生把书“读薄”的同时把阅读能力“读厚”,培养学生的阅读认知深度。

3.对作品以及作家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拓展

对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串联型阅读,能够加深对人物时代背景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方式的认识,通过这种关联性阅读,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特征。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教师可以令学生再品读《匆匆》,通过对这两篇散文的对比学习,找到作者的写作特征以及文风趋向。《背影》中刻画了一个体态臃肿、举止笨拙的父亲对儿子的爱,尤其是在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刻画上,更能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细腻的感情。在《匆匆》中,作者形容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同样是文笔细腻,构思巧妙,令人感动。又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祥林嫂》后,再拜读其《少年闰土》,仔细分析作者笔下刻画的市井小人物形象,在其笔锋中寻找旧时代人们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怀。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带着对作者的敬畏投身到作品的阅读中。

结 语

古语有云:“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阅读是增长知识、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创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学生自身出发,方能开展高效的外延性阅读教学。

[1]曹年久.引源头活水,行创新教学——略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12):32.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新课改阅读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5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