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都表明了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同于其他,它本身是没有定性的,它是根据个人的感悟生成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感悟和判断能力的提升。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而想要开展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放开学生的思维,将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会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维空间,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个体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景阳冈”时,笔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分析阅读,学生记录笔记的阅读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阅读,形成感悟,如,武松打虎的故事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让学生叙述一下自己了解的故事内容,谈谈自己对武松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如,武松的人物性格,有的学生认为武松的性格比较倔强,明知道山上有老虎,还是要过去;有的则觉得武松的性格是不灵活、爱面子等。课堂上,学生都很活跃。
对于阅读文本,不同的个体进行阅读也应该有不同的体验。阅读体验本身应该是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而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经常将阅读固定的进行讲解和分析,而忽略了学生创造性地解读。对此,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知,去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形成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学“灯光”时,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与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于文本中为了梦想的灯光而献出自己生命的郝副营长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对此,笔者特别借助多媒体来还原过去的社会环境,再带领学生走入文本中去,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如,爱国之心、英勇行为、对老一辈革命人的敬慕等。
阅读文本面前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对文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本身应该是一个个体化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在过去,教师很少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阅读,对阅读结果讲究一致,而忽略了阅读体验的差异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对于文章中王熙凤的人物性格,社会上一直评论不断,有认可赞扬的,也有贬低的。对此,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透过文章中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认为王熙凤爱表现自己,主要表现在出场的场面描写;有的学生觉得王熙凤善于观察,思维灵活,精于沟通,主要表现在文章中王熙凤见到黛玉说的话上。产生了差异性的阅读结果,这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进步。
总的来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生成,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崔凤琦,林李楠.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涉及与案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
[2]耿红卫.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