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玲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其他安全共同构成了国家安全体系,意识形态安全从存在之初就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的安全主要是指社会指导思想、民族精神、政治信仰和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狠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断强化网信意识、网信安全、网信责任,弘扬正能量。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增长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必将对推动十九大精神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强调自我意识,个人利益至上;社会主义国家则强调共同利益、集体荣誉感,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出现了不同的行为偏差。互联网在为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提供快车道的同时,也加剧了群体极化,特别表现为不同群体在一些话题上的舆论共识度低,缺乏优质的公共讨论。西方意识形态强势在我国传播,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媒体传播格局,西方国家不再采用攻击、诽谤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打压,而是将自由、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包裹进形式各异的文化产品,并通过潜移默化传播的方式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兜售“好政策”和“好制度”。国外有些利益集团还在国内培植了一批“意见领袖”和“社会公知”,有组织地传播错误观点和网络谣言,造成人们思想认识的混乱。各种错误思潮,借助互联网的裂变式传播,不断炒作和扩散,造成一些青年人的价值观扭曲。在此前提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仍然面临着现实困境,因为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理论阐述和传播又要求通俗性;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是当代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直观的言语。从国际舆论场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话语权上的优势地位,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进行歪曲解读,大大削弱国际舆论对中国发展现状及政治文明的共识。当代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西方国家正是利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叠加多发这一特殊期,凭借其强大的网络技术与话语霸权进行持续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企图影响和改变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2]
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人在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的引领下,所表现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人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素养、政治立场等方面构成的基本品质的特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素质,决定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及利益取舍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确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呈现出多元化和两面性的特征。一方面积极、健康、向上,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对推动人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社会观念普遍淡薄,个人意识、自我观念较强;而当国家和民族利益受到侵犯时,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又会异常的强烈,他们的呼声和行动比任何一个群体都声势浩大,在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普遍重视时事热点问题,而对国家的政治动态和传统历史文化缺乏认知和了解。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较少。特别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能第一时间获知社会负面新闻、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因而对教师正面引导的可信性持选择的态度。[3]
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它的理论价值在于:一是树立新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二是剖析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新问题、新特征;三是从理论的高度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它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有利于构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是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方向,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深刻阐明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4]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是自媒体时代精准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方式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答的时代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了深入阐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是“伟大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既不能搞过度斗争,也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紧抓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高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强化网信意识。当前,互联网已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树立网信意识,运用好、管理好、引导好互联网”,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树立网信意识,发出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二要强化网信安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机遇与风险并存,强化网信安全是安全稳定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利用网络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及时发声,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三要强化网信责任。大学生正处在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都比较敏感。大学的理念和氛围也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5]
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引领整合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包括校园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认同。只有增强与确保学校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拓展,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整合教育主体,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方法,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大学生要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日益清朗所折射出来的正是现实社会的春暖花开,大学校园要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构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在全社会凝聚起“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这一共识,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