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体现

2018-11-29 16:30王静姝
文学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雾都哥特式

王静姝

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朴茨毛斯,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自幼家境贫寒,求学路坎坷,狄更斯一生创作很多,其中有十四部半长篇小说,二十多篇中篇,一部随笔,两部长篇游记,一部英国历史,数百篇短篇小说和散文,和一万二千封书信。他的小说侧重于描写当时生活在英国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深刻反映出英国社会当时的现实情况,狄更斯的作品,推动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雾都孤儿》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狄更斯在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小人物各具特色,每个角色都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人群,其中所运用的哥特式创作手法也营造出了悬疑神秘的氛围,这篇小说仿佛带我们回到了19世纪的伦敦街头。《雾都孤儿》在某种程度上揭露当时伦敦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当时伦敦社会的腐败。

一.“哥特式”的起源

作为英美文学的发展传统之一的哥特式创作手法,其影响范围广,发展时间长。“哥特”原本是日耳曼民族中某个粗犷又野蛮的部落的名字,后应用于建筑构建,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是最早被使用的,这些建筑的普遍特征是房顶很高而且似锥般的尖顶,用石头砌成的墙壁十分厚重,窗户狭小不透光,玻璃全部被染上了颜色,屋子里常年不见阳光,阴森又昏暗,房子里基本都有地道,这些地道甚至可能成为藏尸的场所[1]。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一词指代那些阴暗、恐怖、神秘的事物。“哥特式”的创作手法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多种因素重叠,在文学领域上的运用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晚期。所以文学界更乐于把哥特式创作手法看作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哥特创作手法神秘,恐怖,极端,野蛮等特点,能很有效地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同情,恐惧,敬畏等心理方面的共鸣,所以说,哥特小说在某些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对于未知和刺激事物的追求[2]。在描写人物时如果用哥特式创作手法,人物形象不会被美化,其典型特征会被夸大,失去了作者带有感情色彩的雕琢,人物形象会变得极端、古怪、可怕、诡异。

二.《雾都孤儿》简介

发展到19世纪,英国开始流行起了批判现实主义,这些投身于投身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并没有舍弃哥特式创作手法,他们在尝试在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批判现实主义,去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权贵的腐败,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就是最杰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他带着悲悯的心理,描写了一系列生活中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也为我们展现出当时英国社会的阴暗和腐败。狄更斯在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雾都孤儿》,《雾都孤儿》全篇向我们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社会最底层的性格突出而又鲜明的小人物的生活,整本小说给人很强的代入感,仿佛我们就站在伦敦街头,看着善良的奥利弗与邪恶势力斗争,无恶不作的赛克斯横行在大街小巷[3]。

三.浅析《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作手法

(一)浅析哥特式主题。哥特式小说亘古不变的主题就是善良与邪恶的冲突,这一矛盾贯穿全文,串联起文章脉络,哥特式小说代表作就是《圣经》,《圣经》既是经典之作,又是源头之作。《雾都孤儿》中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格外鲜明强烈,具体表现在小说善良的主人公奥利弗与邪恶势利的对抗。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是一个生活中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他的生活环境充斥着阴暗肮脏等各种负面因素,但他并没有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流合污,他高尚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善良是绝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任何负面因素的。在与邪恶势力团伙作斗争的过程中,奥利弗没有退缩,没有胆怯,没有妥协,在故事的结局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这其中也暗含了作者美好的愿望,邪不压正,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

(二)浅析哥特式人物。《雾都孤儿》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鲜明的哥特式特点,如赛克斯,蒙克斯,费根等等,他们都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的人物。以赛克斯为例,他是一个生活伦敦最底层不幸的小人物,与奥利弗完全不同的是他无恶不作,不仅恃强凌弱,甚至抢劫杀人[4]。费根和赛克斯共同犯罪,他们两个人分工明确,费根负责出谋划策,赛克斯根据费根的计划实施犯罪。赛克斯冲动易怒,残忍无情,做事不计后果,残忍杀害南茜后,在逃跑的过程中甚至于疯狂地勒死自己。他不但野蛮对待他人,甚至野蛮对待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赛克斯可以称作为疯狂的野兽[5]。

可以总结出,狄更斯充分结合了哥特式创作手法和批判现实主义,而《雾都孤儿》这篇小说正好是狄更斯运用这种手法的具体表现。,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伦敦最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哥特式创作手法在主题,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也贯穿了全文始终。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运用的哥特式创作手法有别于传统的哥特式创作手法,他在这种创作手法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也将场景从昏暗阴森的房子转到了伦敦这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更加鲜明地对比了阶级矛盾与贫富差距,这种空前的哥特式创作手法被称作是“都市哥特”。

[1](英国)查尔斯·狄更斯著,方华文译,2012.

[2]蒋昭媛.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刻画——以《雾都孤儿》为例,2013(3):40-41.

[3]何杰.两个世界的争夺——《雾都孤儿》两种文本的解读,2015.

[4]黄晨铭.课程教育研究[J].新教师教学,2014(26).

[5]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13,(2):87-88.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雾都哥特式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剧场 21 雾都战记(连载二)
雾都战记(连载四)
雾都战记(连载一)
雾都战记(连载九)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在塑身内衣上的设计应用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