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李教授
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稀奇古怪的事物特别容易引人注目。而对于那些每天都一模一样的、从不改变的、死板划一的事物,我们往往熟视无睹。
你们家隔壁有一条狗咬人了。你听说了以后,也许没有太惊讶。因为狗咬人,通常是符合常理的。但是,当你听说你们家邻居王伯伯咬了狗一口时,你一定会觉得挺新鲜、挺奇怪、挺想不通,会不断地想:这是真的吗?他是不是精神失常了?
同样的道理,那些选材特殊的、用词造句与众不同的、主题特别有意义的、开头结尾独一无二的文章,更容易引人注目,更吸引人们阅读。而对于毫无新意的、味同嚼蜡的文章,人们往往不感兴趣、没有阅读的欲望。
是的,不寻常的事物、特殊的事物、与众不同的事物,更容易被人们注意。然而,很可惜,很多同学没懂得这个道理。
就拿作文来说吧,如果作文的选材老一套、开头老一套、结尾老一套、用词老一套……你就是不会来一个特别的,别人读起来怎么会有味道?
不过,作文中的“人咬狗”,一定是确实可能发生的,大家切不可胡编乱造。
先来说说吃饭吧,大多数“吃饭”行为都没有什么新意。然而,如果你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吃饭,也有“吃”得比较特别的“饭”呢!
譬如说,“年夜饭”就比较特殊了吧?写“年夜饭”总比写平时吃饭有些新意吧?
再譬如说,许多客人来吃的“饭”,半夜里才吃的“饭”,没有一点儿菜的“饭”,一顿特别丰盛的“饭”,菜都准备好了却发觉电饭煲还没有启动的“饭”,饭菜都好了客人却不来了的“饭”,吃到一半却遭遇停电的“饭”……
又譬如说,吃饭的时候,被爸爸骂了一顿;吃饭的时候,来了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从而不得不停止吃饭;应该吃饭的时候,却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吃成饭;向来都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这一回却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吃饭……
你说,这些是不是都是特别的“饭”呢?
再说上课。除了寒暑假和双休日,你几乎每天都必须上课。如果这些课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写到文章里去,是没有什么味道的。
然而,只要你注意观察,确实也还有不少特别的“课”呢!
譬如,一节公开课,教室里坐满了从上海和北京来的听课老师;譬如,有一天语文老师生病没有来,音乐老师代课的课堂上热闹得不可开交;譬如,同学们课上大发“人来疯”,青年实习老师气得哭了起来,大叫要去班主任那儿“投诉”;再譬如,校外一位特级教师来上课,结果40分钟的课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你说,这些课,是不是很特别呢?
作文中的“人咬狗”,在“选材”上面表现得特别明显。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取那些特别的、有意义的、有吸引力的事件和人物组织我们的作文。
有人说,题材(内容、材料)选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真的不无道理。这就好像做菜——你选取了特别的原料、特别的佐料,运用了特别的烹调技术,炒出来的大多也就是比较特别的菜了。
如果你选取的都是普通的原料和普通的佐料,运用的是普通的烹调手段,则可以肯定地说,你烧的一定是千“盆”一律的“家常菜”。
作文中的“人咬狗”,还可以表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
文章的开头,是最需要吸引读者的地方。吸引读者的开头就好像一家公园的大门,你会被它特殊的布置所吸引,不知不觉地走向它的纵深。
文章的结尾,因为要给读者一种记忆的回味、思想的升华,因此也需要独特。
作文中的“人咬狗”,还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有的同学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词汇用了又用,令人生厌;有的同学在叙述的方法上,同一种类型的来了一遍又一遍,使人读不下去。这就像“狗咬人”一样,老套而普通。
好,刚才我们讲了一个重要问题。本课的作文题目就是“放学路上”。你能不能找到一些“人咬狗”的材料呢?